换靶突围:乌军弃打炼油厂转攻气厂,逼俄陷入防空困局 来源:心灵暴风雨 当俄罗

烁耀中原 2025-10-24 23:16:14

换靶突围:乌军弃打炼油厂转攻气厂,逼俄陷入防空困局 来源:心灵暴风雨 当俄罗斯萨马拉州炼油厂的铁架防护网与“铠甲-SM”防空系统形成密集防御网,乌克兰无人机对俄能源设施的打击路线悄然转向。从反复突袭炼油厂到集中火力攻击天然气处理厂,这场战术调整并非随机选择,而是乌克兰在不对称作战中“避实击虚”的精准布局,通过切换打击目标迫使俄罗斯陷入“防不胜防”的被动境地。 乌克兰最初锁定炼油厂为核心打击目标,本质是瞄准俄罗斯战争机器的“燃油管线”。作为俄军前线燃油的关键供应源,俄境内炼油厂承担着近70%的军用燃油加工任务,萨马拉州新古比雪夫斯克炼油厂等设施更是直接为顿巴斯战场的装甲集群提供补给 。今年8月,乌军第14独立无人机团曾对俄炼油厂发起11次纵深打击,短期内造成俄国内汽油短缺,甚至需要从海外进口燃油,前线燃料补给周期延长40%。这种“釜底抽薪”式打击一度让俄军陷入后勤恐慌,也印证了能源设施对战争运转的核心价值。 面对持续打击,俄罗斯启动了大规模防空强化行动,将炼油厂打造成“硬目标”。在乌法炼油厂,俄军部署了浙江凡双科技生产的FSTH-LD02/03型民用雷达与“铠甲-SM”弹炮合一系统的组合防线,这种民用雷达能在15公里外锁定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的无人机,配合军用火力精准拦截低空目标 。 萨马拉州的炼油厂更直接搭建起铁架子与防护网组成的物理屏障,用低成本手段削弱无人机弹头威力。截至10月,俄军已在重点炼油厂周边部署超300套防空设备,形成“远中近”三层防御体系,使乌军无人机的突防成功率从60%骤降至不足10%。 防线的固化迫使乌克兰果断切换打击重心,将矛头指向防御薄弱的天然气处理厂。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的遇袭正是这一战术转向的典型案例——这座年处理能力达450亿立方米的设施,不仅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核心枢纽,更负责加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跨境气源,却仅有不足20套基础防空设备守护。 乌军出动45架无人机组成集群编队,借助美国情报系统提供的路线指引,避开沿途防空节点,成功奔袭1500公里实施打击。尽管多数无人机被拦截,但仅1架突破防线就引发连环爆炸,导致工厂停产并中断对哈天然气接收,直接冲击俄能源出口收入。 这种“换靶战术”精准击中了俄罗斯的防御软肋,制造出多重战略困境。从防御部署看,俄罗斯若要为分散在广袤国土上的数十座天然气厂复刻炼油厂的防空体系,需额外投入至少200亿美元军费,这对于2025年军费已增至1450亿美元的俄罗斯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从资源调配看,俄军被迫从前线抽调近百套防空系统回防本土,客观上为乌克兰空军在顿涅茨克战场争取了作战空间。更关键的是,天然气与石油设施的双重受威胁,让俄罗斯陷入“顾此失彼”的被动——保护炼油厂则天然气厂暴露风险,强化气厂防御则前线燃油供应承压。 乌克兰的战术转向,本质是不对称战争中“以巧胜拙”的智慧体现。在北约军援下降57%、正面战场承压的背景下,无人机远程打击成为其最具性价比的反击手段。从炼油厂到天然气厂的目标切换,不仅延续了对俄能源经济的持续施压,更通过不断试探防御漏洞,动摇俄军的战略部署根基。 正如奥伦堡天然气厂夜空的火光所昭示的,这场围绕能源设施的攻防博弈,早已超越单一军事打击的范畴,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变量。当俄罗斯在不断补防中疲于奔命,乌克兰正用精准的战术调整,在困境中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权。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ajie

ajie

1
2025-10-25 09:00

[赞][赞][赞]

猜你喜欢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