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预言我国这座城市即将被沙漠吞噬,19年过去,这个城市还在吗 2005年,

顺遂皆安 2025-10-26 00:54:58

美国预言我国这座城市即将被沙漠吞噬,19年过去,这个城市还在吗 2005年,美国一家智库拍着桌子喊:中国西北有座城,再不管就要被沙漠“吃”了!地图一甩,箭头直指宁夏中卫。消息漂洋过海,外媒跟着起哄——“沙坡头即将变沙墓地”“黄河icon边的小迪拜将成第二个楼兰icon”。 那会儿中卫人没功夫搭理外媒的起哄,他们正跟腾格里沙漠死磕。沙坡头旧名“万斛堆”,百米高的沙丘压得人喘不过气,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刚种的树苗一夜就可能被流沙埋半截。58岁的唐希明后来回忆,2005年他刚当上林场技术员,每天带着工具进沙漠,鞋里灌的沙子能倒出半斤,嘴唇裂得渗血都顾不上擦。 中卫人治沙的家底,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麦草方格。一亩地要扎667个1米见方的格子,两人一组,一个放草一个下锹,入沙10厘米、露出30厘米,力道差一点要么扎不牢要么断麦草。唐希明跟着老治沙人学,手上磨出的茧子硬得能当“砂纸”,可还是头疼——麦草最多撑3年就风化,反复补扎成本太高,树苗成活率也只有60%。 他跟沙漠较上了劲。剖开干死的树苗找原因,发现是挖坑时湿沙失水、干沙回流,根系碰不到深层水分。受插棍子探湿沙层的启发,他琢磨出“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一脚踩下去直接把树苗送进50厘米深的湿沙层。这不起眼的发明太管用了,成活率一下冲到85%,两人一天能种7亩地,比以前翻了倍,第二年就给国家省了6000多万 。 外媒还在唱衰时,中卫的治沙技术早迭代了。中科院的专家带着蓝藻试剂来,喷在麦草方格里,生物土壤结皮形成时间从10年缩到3年,一两个月就能冒出绿芽。后来又上了机械,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效率提高60%,多功能固沙车一小时能铺8.5亩,比人工快太多 。 更绝的是“板上发电、板下修复”的主意。2021年起,中卫在沙漠里铺起光伏板,3米高的架子下留足空间,种沙蒿、柠条。光伏板挡烈日、凝露水,治沙区域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升到25%,连赤狐、鹅喉羚都回来了。唐希明带着300多个村民搞技术培训,他们扎草方格的手艺传到内蒙古、甘肃,每人每年能多挣6万块 。 2025年6月,153公里的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腾格里沙漠彻底被“锁”住,沙线硬生生后退了25公里。包兰铁路两侧的绿色长廊宽达1公里,42年来从没因沙害停运。当年起哄的外媒没了声音,反而有20多个国家来学技术,联合国还给中卫评了“全球环境保护500佳” 。 现在的中卫哪有半分“楼兰”的影子?170万亩沙漠被治理,40万亩经济林年产13.8亿元,光伏基地的清洁电顺着特高压送向湖南。唐希明走在治沙区,指着光伏板下的沙葱说:“以前怕沙,现在用沙,沙漠成了宝。” 美国智库的预言错得离谱,他们只看到沙漠的凶,没看到中国人代代接力的韧。治沙从不是靠“蛮干”,是技术一点一点磨、人一步一步守出来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095

评论列表

行者

行者

47
2025-10-26 10:14

给植树造林人点赞!

用户58xxx53

用户58xxx53

12
2025-10-26 11:15

这篇文章的具体数字太多了,把我们辛辛苦苦积攒的技术数据泄露了!

大漠孤烟

大漠孤烟

7
2025-10-26 18:11

嗯,治沙防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点赞][点赞][点赞]

陈醉

陈醉

3
2025-10-26 19:28

西方现在又说植树太多,不环保了。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