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预料到了董宇辉会亮相杨凌农高会,毕竟他早就是陕西农业的代言人。 也预料到他会把农高会的故事讲出温度,就像他回忆父亲从农高会带回《母猪护理手册》那样,让一场农业盛会沾上人情味。 万万没想到,这次主办方悄悄调整了流程,把宇辉的发言压轴安排在了最后。 听说之前有场活动,宇辉开场讲完,人就走了一半。这次农高会学聪明了,让他收尾,台下果然坐得满满当当。宇辉上台时还调侃了一句,大家再耐心等等,我讲完就散场。 外地人可能不知道,没有董宇辉,多少人压根没听过杨凌这地方,更不会关心农高会。他一场直播能把丹凤葡萄酒、蒲城椽头馍卖到爆单,但比销量更重的是,他把冷冰冰的农业技术带进了普通人的话题圈。 可这份影响力背后,藏着一种矛盾。宇辉越是被捧成“陕西之光”,越显得有些场合离不开他的流量撑场。压轴发言固然聪明,却也透着一丝无奈——倘若农高会本身足够吸睛,又何须把宝全押在一个人身上?农高会办了32届,直到今年才靠一个主播破圈,这本身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