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为何总戴长指甲套?除了美观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上 看清宫剧的时候,

熹然说历史 2025-10-26 23:51:44

清朝妃子为何总戴长指甲套?除了美观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上 看清宫剧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那些妃子们手上总戴着长长的指甲套,金光闪闪的特别显眼。这玩意儿可不只是为了好看,里头的门道多着呢。说白了,这护指除了保护指甲,还有个更重要的用处——让皇帝一眼就能认出你是谁,你家里有多大势力。 清朝妃子戴护指这事儿,得从满族的习俗说起。满族女子喜欢留长指甲,这些长指甲容易折断或劈裂,所以需要戴护指保护。不过你想想,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每天要干活,哪有闲工夫留这么长的指甲?所以说,能留长指甲还戴护指的,那都是有身份的人。 进了宫的妃子们就更讲究了。清朝后宫分成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等级可不是白分的,从穿的衣服到戴的首饰,都有严格规定。皇后和贵妃能用纯金护指,妃位用鎏金的,嫔以下就只能用镀银或者铜的了。 咸丰二年,叶赫那拉氏通过选秀进宫,那年她才十七岁,被封为兰贵人。四年后她晋升懿嫔,又过两年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当天就被封为懿妃,第二年又升为懿贵妃。等级越高,护指的材质就越贵重。到她成了太后,手上那些护指都是内务府造办处专门打造的,纯金的只是基本配置,上面还镶着东珠、红宝石,用景泰蓝工艺画上繁复的花纹。 这护指在宫里可真是个宝贝。护指本身就是用来保护指甲的,同时还能装饰和区别身份。宫里的嫔妃每天由宫女伺候着,梳头更衣都不用自己动手,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指甲。宫女们给主子梳妆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地取下护指,用温水泡手,再拿专门的工具修整指甲,等晾干了再重新戴上。 说到这儿就得讲讲皇帝为啥需要通过护指来认人了。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么多女人,皇帝怎么可能全认得?嫔妃们又大多是朝中大臣的女儿或者亲戚,背后都牵扯着家族势力。皇帝在御花园散步或者在各宫停留的时候,远远看一眼嫔妃手上护指的材质和样式,就能判断出她的品级,也就知道她背后的家族有多大能量了。 这套制度对皇帝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清朝皇帝晚膳后,敬事房太监会端着一个大银盘,上面放着几十块绿头牌,每块牌子上刻着一位妃子的名字和基本信息。皇帝想临幸谁,就把那块牌子翻过来倒扣在盘子里。太监们立马去传旨,让那位妃子梳妆打扮。嫔妃见皇帝的时候,会特意挑选式样精美的护指,有的做成兰花瓣形状,有的雕成凤尾纹样,每个关节处都刻着细密的花卉。当她们给皇帝斟茶倒水或者抚琴奏乐的时候,那些护指在烛光下闪着柔和的光,配合着纤细的手指,每个动作都显得格外优雅。 宫里的女人们为了争宠,在护指上可没少下功夫。她们请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专门打造独特的款式,有的镶嵌珍珠宝石,有的用珐琅工艺绘制图案。有些聪明的妃子还会在护指内侧涂上特制香膏,跟皇帝近距离接触时能散发淡淡幽香。逢年过节,嫔妃们还会把新做的护指当贡品献给皇帝,希望借此获得青睐。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她去世后,宫里的制度依然在延续,那些金银护指还被嫔妃们戴着。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 根据优待条件,溥仪和皇室成员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11月被冯玉祥的军队赶出去。这十几年里,紫禁城表面上还维持着旧日模样,太妃嫔妃们仍住在各自宫殿,手上戴着那些护指,穿着华丽旗袍。但宫门外的世界早就变了天,民国成立了,西方文化涌进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飞速改变。 溥仪被赶出宫后,那些留下的太妃嫔妃们日子就不好过了。宫里大规模裁人,很多宫女太监被遣散,太妃们的待遇也大不如前。有的选择离开投靠亲戚,有的一直留到去世。那些曾经象征身份荣耀的金银护指,有的被卖了换钱,有的被收起来当作对往昔的念想。 紫禁城后来对外开放成了博物馆,那些流散的护指,有的被古玩商收购,有的进了博物馆库房。现在人们在展柜里看到这些精美的护指,只能通过它们想象当年宫廷的奢华森严。那个靠护指彰显身份、争夺恩宠的时代,已经永远成了历史。 小小一个护指,竟然承载着这么多故事。它既是满族传统,又是权力象征,更是宫廷斗争的工具。你觉得清朝嫔妃们戴护指,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