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布,半小时内在南海连摔两机。 10月26号下午南海那两声

云景史实记 2025-10-27 13:45:27

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布,半小时内在南海连摔两机。 10 月 26 号下午南海那两声巨响,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脸打得生疼。不到半小时,先是 MH-60R 直升机栽进海里,紧跟着 F/A-18F 战斗机又掉下去,虽说飞行员都救上来了,但这丢人现眼的事儿根本藏不住。 先说那艘出事的 "尼米兹" 号航母,压根就是个快散架的老古董。这船从 1975 年服役到现在快五十年了,早到了该退休的年纪,这次本就是最后一次部署,跑完就得回美国拆零件。 今年 3 月从本土出发,先去中东盯着胡塞武装,折腾了大半年没歇脚,10 月 17 号又急匆匆钻进南海,满脑子想的都是在咱们家门口炫耀武力。 你想想,一辆开了五十年的老车,还天天跑山路拉重物,不出故障才怪。航母上的设备早就老化得厉害,弹射器、阻拦索这些关键装置说不定都带着伤干活,飞机起飞降落全靠这些家伙撑着,能不出事吗? 航母老了,上面的飞机更不靠谱。那架 F/A-18F"超级大黄蜂" 看着唬人,其实就是个过渡货。当年美军指望 F-35 早点上舰,结果研发拖了又拖,没办法才把老 "大黄蜂" 改一改凑数。 这飞机设计的时候就没打算扛这么久,原本 F/A-18C 型才 8000 飞行小时的寿命,现在好多都超期服役,机翼根部的金属疲劳早就到了极限。 光 2006 到 2016 年这十年,"大黄蜂" 系列就摔了 40 架,花了 26 亿美元维修费,死了不少飞行员。就在今年 5 月,"哈里・杜鲁门" 号航母上的 F/A-18 短短 8 天内连摔两架,当时专家就说了,是高强度作战把人和飞机都熬垮了,没想到这才过了五个月,同样的戏码又在南海上演。 再看那架 MH-60R 直升机,虽说比 "超级大黄蜂" 新点,但也架不住连轴转的折腾。"尼米兹" 号在南海这些天,天天搞舰载机起降训练,一会儿抵近侦察,一会儿联合演练,恨不得把飞机翅膀飞掉。 数据都显示,2025 年美军航母部署频率比往年高多了,以前一年部署一次,每次六八个月,今年光上半年就有 7 艘航母出海,"尼米兹" 这趟更是跑了七个月没回家。 飞机就跟人一样,天天连轴转哪扛得住?发动机没时间好好检修,零件磨损了也没法及时换,在空中出故障是早晚的事。 最关键的是人也早累垮了。美军现在缺维修人员缺得厉害,民间公司给的工资高,好多技术骨干都跑了,剩下的要么是新手要么是老弱病残。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军就因为维修人员流失,战斗机失事率翻了倍,当时空军 F-16 一年摔 12 架,海军 F/A-18 摔 8 架,现在这问题只会更严重。 飞行员更惨,"尼米兹" 号上的飞行员不仅要执行任务,还得带新人,每次出动还有三分之一的飞机要当加油机,一人干几份活。 天天高度紧张,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操作时稍微走神就可能出人命,这次两架飞机坠毁,说不定就是飞行员反应慢了半拍。 有人还问是不是天气不好,我特意去查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南海那天晴天白日,气温二十多度,东北风才 4 级,这种天气别说飞飞机,就是放风筝都稳当。 所以别找客观原因了,纯粹是美军自己作的。这些年美军总想着在南海刷存在感,今年更是变本加厉,航母走巴士海峡抄近道,动不动就抵近黄岩岛,恨不得把战机翅膀擦着咱们岛礁飞。本来设备就老,人员就累,还非要逞能搞高强度部署,这不是逼着事故发生吗? 想想当年美军多嚣张,现在真是今非昔比。以前 F/A-18 还能吹吹可靠性,现在 10 万飞行小时失事率比几十年前高了不少;以前航母想来就来,现在连基本的飞行安全都保证不了。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警告:别以为凭着老装备和一股子蛮劲就能在别人家门口撒野,装备老化、人员流失、部署过度,这些问题堆在一起,迟早要出大岔子。这次只是摔了飞机没人死,下次要是航母出点啥大问题,看美军还怎么装腔作势。 美军总喜欢把自己包装成 "世界警察",跑到南海来秀肌肉,结果秀成了笑话。半小时连摔两机,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对美军穷兵黩武的一记耳光。 要是他们能安安稳稳待在自己家海域,别总想着挑衅施压,哪会有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 说到底,这都是自找的,也让咱们看清楚了,所谓的 "军事霸权" 早就外强中干,真要是硬撑着搞对抗,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们自己。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