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全国人口出生率数据背后,是无数个体在现实与期望之间的权衡。 “生还是不生?”这或许是当下许多中国年轻人在家庭会议上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2024年,中国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上一年提升了0.38个千分点。 这一数据虽然扭转了持续下跌的势头,但背后的生育版图却已悄然重构。 01 全国生育排行:区域格局凸显 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2025》中首次全面披露。 数据显示,2024年有14个省份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7‰),其中有10个省份人口出生率超过8‰。 这些出生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包括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和甘肃。 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去年出生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广西、贵州、浙江和云南。 这十大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合计占全国出生人口比重达到了58.6%,占比接近六成。 02 广东现象:连续7年第一生育大省 在各省份生育数据中,广东表现尤为突出。广东已连续7年成为第一生育大省,连续5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达113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0万人,人口出生率达8.89‰,在各省份中位居前列。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方面,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省外流入人口总量非常大,而且流入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处于婚育年龄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像粤东的潮汕、粤西的湛江等地,虽然近年来生育意愿也在下降,但受传统的生育文化影响,相对其他地区,这些地方的生育意愿仍比较高。 03 人口自然增长:11省份保持正增长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共有11个省份202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正增长。 这些省份主要是西部省份和东部沿海省份,分别是西藏、宁夏、新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广东、北京和福建。 人口自然正增长的省份比上一年增加了3个,显示出部分地区人口自然衰退的趋势有所缓解。 对一个省份来说,常住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净流入”)。 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31个省份中,有8个省份去年常住人口呈正增长,3个省份常住人口与上一年持平。 04 龙年效应:传统生育观念遇冷 2024年是农历龙年,以往民间有“龙年生子”的传统观念,但这一效应在各地表现不一。 台湾地区以往对生肖存在一定迷信,例如认为龙年出生的子女具有智慧且较易成功,每一个龙年都是“生育大年”。 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台湾《联合报》报道称,岛内专家推估,2024年总出生人数最多仅有13.4万人,不仅低于2023年,甚至比2022年的虎年还低。 这是“千禧年后,首次龙年出生数低于虎年”。 台湾大学社会系退休教授薛承泰表示,2000年的龙年碰上千禧年,应是“龙年效应”最明显的时候,当年出生人数为305,312人,比1998年的虎年增加约3.4万人。 而如今,龙年效应正在消退。 05 政策应对:用真金白银鼓励生育 面对生育率低迷的挑战,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出台政策应对。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落地,标志着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育儿现金补贴。 根据方案细则,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无论孩次,每孩每年可获得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这项政策不再局限于零星的地方试点,而是上升为中央财政背书的全民福利。 在财政机制上,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对于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补贴所需资金,中央总体承担约90%。 --- 从一线城市的精英夫妻到小县城的工薪阶层,从热衷“龙宝宝”的传统家庭到对生肖无感的年轻一代,每个家庭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生还是不生”的问题。 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各地幼儿园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但这些政策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生育从来不只是数字的游戏,它背后是无数个体在现实与期望、成本与收益、自我与传承之间的复杂权衡。中国出生率 中国出生人口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