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在被中国反制裁后知道痛了!当年中国被《巴统》和《瓦森纳协议》制裁的时候欧洲

漫聊小知识 2025-10-27 20:35:55

欧洲现在被中国反制裁后知道痛了!当年中国被《巴统》和《瓦森纳协议》制裁的时候欧洲可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的,不仅支持,甚至还牵头制定了禁运标准,现在中国的大棒砸到了欧洲的头上,叫唤是没用的,跪下来求吧! 10月24日,法广报道称,马克龙2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上表示,如果无法找到解决北京计划对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的方案,应考虑使用欧盟最有力的贸易工具《反胁迫工具法案》(ACI)! 那些年,咱们想进口个精密机床、芯片制造设备,甚至是一些高端材料,欧洲国家跑得比谁都快,死死把着禁运清单不放,还美其名曰“维护安全”,其实就是怕中国发展起来。 他们制定禁运标准的时候多积极啊,法国、德国这些国家都是主力,清单改了一版又一版,就盯着中国的短板往死里踩,那时候怎么没想过有一天会求到中国头上? 现在好了,轮到他们疼了,这才知道叫唤了。10月9号中国刚出台稀土管制新规,把五种关键稀土元素加进出口许可名单,总共都十二种了,欧洲立马就坐不住了。 别小看这稀土,咱们中国握着全球60%的开采量和90%的加工能力,欧洲的汽车、航空、电子这些产业根本离不了。 德国的大众、宝马想造电动车,电机里必须用稀土;法国的航空公司造涡轮引擎,也得靠这东西。 以前他们觉得中国会一直当“冤大头”,敞开供应,自己懒得建产业链,2023年就喊着要找替代来源,结果到2025年了,欧盟85%以上的稀土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就是他们当年作的孽。 你看马克龙那着急的样子,10月23号欧盟峰会上跳出来喊要动用什么《反胁迫工具法案》,说中国这是“经济胁迫”,简直是恶人先告状。 这法案去年年底才生效,说是欧盟的“核选项”,能加关税、限制投资,听着挺吓人,可实际上一次都没用过。 当年特朗普加征关税,欧洲喊了好几回要用,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现在拿这个吓唬中国,纯属虚张声势。 真要是敢用,先倒霉的是欧洲自己,他们的汽车产业2025年上半年就因为原材料短缺减产3%了,再折腾下去年底得损失200亿欧元,那些工厂老板能答应吗? 更有意思的是,马克龙喊得凶,欧盟内部都没达成一致,德国总理默茨只说“讨论了”,根本没敢拍板,因为德国企业最依赖中国的原材料。 而且这法案启动流程麻烦得很,先调查两个月,再成员国投票,真等走完程序,欧洲的工厂早就停工了,他们自己心里门儿清,这招根本不管用,也就是嘴上喊喊撑撑面子。 其实欧洲早就偷偷求上门了。10月21号,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专门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打了近两小时电话,态度软得很,说希望中国加快审批欧洲企业的申请。这哪是谈判啊,分明就是求着中国给条活路。 要知道,中国已经批了80%的申请,够给面子了,可他们还嫌慢,不想想当年他们卡中国脖子的时候,连申请的门儿都不给开。 现在欧洲的企业库存只够撑两个月,制造业PMI都跌到48了,低于荣枯线,再耗下去真得倒闭一批,这时候不求中国求谁? 还有荷兰干的那事儿,更让人不齿。9月底突然冻结中国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说是“国家安全”,其实就是讨好美国。 这家公司是欧洲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一冻结不仅员工发不出工资,连德国的汽车供应商都断货了。 中国当然不能忍,直接提出抗议,荷兰这才慌了,赶紧找中国沟通。谢夫乔维奇在电话里特意提了这事儿,就是怕中国再出反制措施,说白了还是没底气。 想想当年,《瓦森纳协定》更新清单的时候,欧洲国家一个个积极得很,2019年加了计算光刻软件管制,2023年又更新清单,就盯着中国的科技短板下手。 那时候他们怎么不想想,贸易是相互的,你卡别人的脖子,早晚得被别人卡回来。 现在中国不过是依法依规管自己的资源,完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他们就受不了了,这双标玩得也太溜了。 有人说欧洲能找澳大利亚当替代来源,可哪有那么容易?澳大利亚的稀土成本比中国高30%,产能还跟不上,根本填不上缺口。 欧洲自己的开采加工产业早就废了,想重建至少得十几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中国现在搞稀土加工产业升级,投了上万亿,以后自给率要到80%,欧洲的依赖只会越来越深。 说到底,欧洲现在就是自食恶果,当年跟着美国搞制裁,以为能永远压制中国,没想到中国靠自己的本事站起来了,还掌握了关键资源的话语权。 现在马克龙喊着用“核选项”,就像纸老虎,一戳就破;谢夫乔维奇主动打电话求对话,才是他们真实的处境。 这事儿也给他们提个醒,贸易不是武器,搞单边制裁、双重标准迟早要遭报应,想解决问题,就得放下身段好好谈,别再玩虚的,更别想着当年的霸道作风还能用在今天的中国身上。 叫唤没用,耍横更没用,踏踏实实跟中国商量,才是唯一的出路,这就是他们该受的教训!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