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还幻想沙俄能赔20亿日元相当于2.1亿英镑,毕竟上一个战败的

鹏天云光 2025-10-28 01:16:15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还幻想沙俄能赔20亿日元相当于2.1亿英镑,毕竟上一个战败的晚清可是赔了3.64亿日元合计4000万英镑。哪怕是日本最保守最务实的人,也觉得再这么着,沙俄也会赔10亿日元外加割让库业岛。 日本当时的幻想,根源全在甲午战争尝到的甜头里,那回对晚清的索赔太顺利,让整个日本从上到下都觉得“战败国赔钱”是天经地义的规矩。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要十亿两白银,后来虽然没拿到那么多,也算榨走了3.64亿日元,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年国库收入的四倍多。 要知道,日本之前一直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国,财政紧张得厉害,这笔赔款一下让他们腰杆硬了起来,不仅把大半钱拿去扩军,建了更强的海军陆军,还搞成了金本位改革,一下融进了世界经济圈,连教育和工厂都有了钱补贴,整个国家像坐火箭似的往上冲。 这种靠打仗发财的滋味太诱人,让日本彻底记住了“打赢就有巨款拿”的逻辑,所以日俄战争刚结束,他们想都没想就沿用了这套思路。 更关键的是,他们看着晚清那样的大国,被打疼了就乖乖掏钱割地,李鸿章去谈判时哪怕苦苦哀求,日本说一不二还是拿到了想要的一切。 这种经历让日本产生了错觉,觉得不管对手是谁,只要自己打赢了,对方就一定会按这个规矩办事。 而且日俄战争前,日本国内早就被军国主义情绪裹得严实,报纸天天喊“开战吧,勇敢地开战”,说打俄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斗”,反战的声音要么被骂成卖国贼,要么报纸直接被查封。 全国上下都觉得这场仗是为了证明日本是世界强国,既然打赢了欧洲列强,那战利品自然要比打败晚清时更丰厚,毕竟沙俄看着比晚清更有钱,索赔20亿日元在他们看来只是“按规矩办事”。 还有个埋在心里的疙瘩,就是“三国干涉还辽”那事儿。当年甲午战争日本抢了辽东半岛,结果沙俄联合法德逼着日本吐了出来,还让晚清掏了三千万两“赎辽费”,这口气日本憋了十年。 这次终于把沙俄打败了,不仅要在面子上找回来,更要在实利上加倍讨回。他们觉得沙俄不仅该赔钱,还得割地,库页岛就是早就盯上的目标。毕竟甲午时拿了台湾和澎湖,这次打败更强的对手,没理由不拿块更大的地盘。 而且日本打日俄战争,八万名青年死在战场上,家里的男人没了,田地荒了,国内财政早就撑不住了,全靠硬撑才打赢。 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把赔款当成了救命钱,觉得只有拿到巨额赔偿,才能弥补战争损失,就像甲午时靠赔款恢复元气一样,所以哪怕保守派也觉得10亿日元是底线,根本没想过沙俄可能不按常理出牌。 日本当时还被一种“强者幻觉”迷了眼,打赢沙俄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世界列强,既然是列强,处理战败国就该有“列强的派头”。 甲午时他们靠赔款跻身强国行列,这次打赢欧洲大国,更想靠赔款巩固地位,他们盘算着拿到20亿日元后,既能把欠的外债还了,又能接着扩军,说不定还能像甲午那样搞更多建设,彻底压住亚洲其他国家。 而且当时日本国内媒体早就把索赔的调子定得很高,天天宣传“沙俄必须赔偿”,老百姓也盼着这笔钱能改善生活,政府在这种舆论压力下。 他们也只能顺着这种期待去提要求,哪怕心里可能有点没底,但甲午的成功案例就摆在那,让他们觉得只要态度强硬,沙俄迟早会妥协。 说到底,日本的幻想就是甲午战争留下的惯性,他们把对晚清的套路直接套在了沙俄身上,忘了沙俄虽然战败,却根本不吃那一套。 但当时的日本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满脑子都是甲午时拿到赔款的风光,满耳朵都是国内喊着要索赔的声音,自然就一门心思觉得沙俄肯定会像晚清那样掏钱割地,压根没考虑过两个对手的区别。 这种基于过往经验的盲目判断,就催生了那个看起来夸张却在他们眼里“合情合理”的索赔幻想。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