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手机定格了树枝上的黑白影子。 楼下张阿姨凑过来:“哟,喜鹊!今天准有好事。”她笑得像捡了红包,转头却叹气:“可我都三年没听过它叫了。” 这话像根细刺。 城里高楼越盖越密,喜鹊窝被空调外机取代,报喜声自然稀了。 中科院数据扎心:过去十年,北京城区喜鹊密度下降38%,它们被迫搬到六环外“通勤”。 可另一边,婚庆公司照常用“喜鹊登梅”烫金请帖,一场婚礼能发两百张。 图案满天飞,真鸟却难见,吉祥成了纸上谈兵。 剑桥实验室给了点安慰:喜鹊能通过镜子测试,知道镜子里是自己。 换句话说,它认得“我”,也记得“家”。 只要给留棵树,给块绿地,它就回来,像记住老邻居。 拍照那天,我把柿子掰碎放在窗台。 十分钟后,喜鹊真的落下,叼一口,抬头冲我“喳”一声。 张阿姨在楼下听见,挥着买菜兜子喊:“它报了!它报了!” 那一刻,突然懂了:吉祥不是符号,是双向奔赴。 你我无恙,它才肯来;它肯来,我们才敢信“喜从天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