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

千浅挽星星 2025-10-28 18:50:36

[太阳]“东方红卫星”超重,孙家栋坚持拆掉毛主席像章,然而周总理却说道:“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序章中,一项几乎颠覆“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危机,其根源并非技术,而是无数承载着崇高敬意的毛主席像章。   这颗卫星的升空,不仅是中国技术力量的展现,更是一场关于“科学性”原则如何战胜形式主义的深刻实践。   “东方红一号”卫星,代号“651任务”,承载着整个民族的梦想,但在发射前的关键阶段,它面临着严重超重和散热不良两大技术瓶颈,足以导致任务彻底失败。   身为总设计师的孙家栋经过排查,发现问题根源竟是那些被精心镶嵌于几乎所有元器件上的金属像章,它们是那个时代敬仰之情的体现,却与卫星严苛的科学需求产生了尖锐矛盾。   这份沉甸甸的敬意,直接威胁到运载火箭的承载能力和卫星在轨的运行寿命,对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科研人员为攻克天线展开等难题已耗尽心血的国家,一次非技术原因的失败是不可承受之重。   解决难题需要超越技术的勇气,年仅38岁的孙家栋,这位毕业于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曾获斯大林金质奖章的导弹专家,决定直面这个极度敏感的问题。   1969年,在人民大会堂的一次汇报会议上,孙家栋在钱学森的陪同下,向周恩来总理点明了这一隐患,周总理听后并未直接下令,而是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智慧。   他首先用一个巧妙的类比化解了在场人员的顾虑:“你看我们人民大会堂,哪儿也没有毛主席的头像。”这句话将移除像章的行为与“不尊敬”的担忧分离开来。   接着,他引用了毛主席在四渡赤水时下令“沉掉没有弹药的炮”的典故,他深刻指出,这些影响卫星性能的像章,正是在“破坏革命”,必须为保障成功而移除。   最后,周总理一锤定音:“搞卫星更应该讲究科学性。”这番话如同一道曙光,为项目团队尊重科学规律扫清了最大的非技术性障碍,也为中国航天系上了第一颗名为“科学务实”的扣子。   得到明确指示后,科研团队迅速为卫星“减负”,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空被“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烈焰划破,巨大的轰鸣声震撼大地。   当测控中心传来“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确认,以及太空中响起的《东方红》乐曲时,孙家栋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这泪水,为技术成功而流,更为科学精神的胜利而流。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全国为之欢欣鼓舞,但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航天事业确立了科学规律必须超越形式主义的核心原则。   这一原则的胜利,激励着孙家栋开启了此后长达六十年、主持研制45颗卫星的辉煌生涯,从“实践一号”到后来的“北斗”导航系统与探月工程,他始终坚持的科学务实精神,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核心基因。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9.4.10耄耋之年 他依然在一线发射场工作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