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很难不爱上教授

珏沁在流浪世界 2025-10-28 20:30:57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教授。 我虽记住了课表上他的名字,但我从未出现在他的课堂上。 每天我都很忙。学习、工作、给未来走向铺路……焦虑让我放弃了部分课程,只打算在考试的时候出现。 我还去东欧忙了一段时间,那边仍有些工作需要我。但这不妨碍考试当天我与教授面对面,进行这场一对一的口试。 办公室里很安静,但我能听见我带着紧张的呼吸。 “You never showed up, right?” 他抿了一下嘴,默认了我一整个学期的缺席。 和考雅思口语时一样,我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 27。他在我的名字旁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有些愣住。 满分30,我抱着只求18分压线过科的心态来参加考试。 他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相信,抬头对我微笑: “Twenty Seven. Good job!” 难以置信。 曾经挣扎于小县城高中、淹没于高强度内卷的我,没能接受到衡水的教育资源,却遭受过衡水的管教折磨。 在以往的教育评分体系里,一个我这样的学生,只会被刁难:你以为你是谁?你这样投机取巧怎么能学扎实?你对台上的老师有尊重吗?你比老师还厉害? 这次不太一样,没有因为出勤被拒绝考试,没有被要求提供证明,没有被刻薄地扣分。 在教授眼里,我不是一个问题学生,而是一个求学的人。 一个和他一样「平等的人」,一个有生活、会做决定、为自学负责的人。 他根据我作答的结果实事求是写下27,并给了我一个微笑。 我低头把证件放进书包,依然觉得很奇妙。 教授合上笔记本:“Well, I hope to see you in soon.” 他的语气像是在说“今天阳光不错”,不是施压,不是阴阳怪气。 走出办公室,我深呼一口气。 读书原来可以是简单美好的一件事。 爱上读书,爱上教授,爱上校园… 我的学习生活不再是死记硬背、屈服恭维…我也不再是一个等待被分数分类的被筛选品。 老师、教授也不是一个个手握权力的冷漠审判者,而是引路人。 上学不再是煎熬,不再是浪费生命。 它如今是我的选择,是一条让我成长的捷径。 或许这就是我留学的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