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满大街流浪汉的根源就是美国的房产税制度,在美国你买了房房子是你的不假,房屋产权永久也不假,但你每年都得交一大笔房产税,一旦你收入减少无力负担房产税,政府会立即把你房子拍卖了,然后你就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了。 这个制度的运作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地方上的县或市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房屋的评估价值向业主征收房产税。 评估价值的计算有固定章法,评估师会先参考房屋周边半年内成交的几套房子价格,再结合房屋本身的房龄、户型大小、地块面积这些细节,最后算出一个具体数值。 业主们要是觉得这个评估值太高,确实有权利申请重新核算,不少地方像芝加哥,每年都有业主通过申诉成功降低了评估值,但不是所有业主都清楚申诉的流程和技巧,很多人只能按最初的评估值交税。 而税率的制定权也在地方政府手里,不同州的实际税率差得特别大。新泽西州的实际税率最高能达到2.13%,而夏威夷州的实际税率最低只有0.31%,要是两套同样价值50万美元的房子,分别在这两个州,每年交的房产税能差出近6倍。 但这个税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方政府会先算出下一年度的财政开支总额,再减去政府其他方面的收入,剩下的资金缺口就全靠征收房产税来填补,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缺多少钱,就从业主身上征多少房产税。 这笔房产税对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刚性支出。就拿加州来说,一套价值50万美元的普通住宅,按当地1.25%的平均税率计算,业主每年要交的房产税就有6250美元。 这个金额放在很多城市,足够支付一整年的房租,对收入普通的家庭来说,相当于每个月都要多拿出一笔不小的钱来保住房子。很多业主每个月发工资后,得先把交房产税的钱留出来,才能规划吃饭、水电这些日常开支,根本不敢轻易动这笔钱。 一旦业主的收入出现波动,比如遭遇失业、生病无法工作,或者退休后收入大幅下降,就很容易陷入交不起房产税的困境。地方政府通常会给业主一个短暂的宽限期,让业主想办法凑钱,但宽限期一过要是还没交上,地方政府就会正式启动房屋拍卖程序。 这个过程不会拖太久,地方政府不会因为业主的困境一直等下去,毕竟政府需要这笔税收来维持学校、警局这些公共服务的运转,所以只要过了期限,房屋就会被纳入拍卖名单。 就算被拍卖的房屋最终卖出的价格,扣除掉所欠的房产税和拍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后还有剩余,原业主也未必能顺利拿到这笔剩余的钱。这里面会涉及到复杂的手续和各种扣除项,比如拍卖手续费、拖欠期间的滞纳金,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费用抵扣后剩余金额不多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很多业主在失去房子后已经陷入混乱,根本没精力去跟进这些流程,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的房子易主,却拿不到一分钱补偿。 其实受这个制度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收入稳定性差的群体。退休老人退休后收入会比工作时大幅减少,原本以为有套房子能安度晚年,却发现每年的房产税成了沉重负担;普通上班族要是遭遇行业波动失业,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就可能断了交房产税的钱;还有一些从事零工的人,收入本身就时高时低,碰上几个月没活干,房产税就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人失去房子后,很多人因为年龄大、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很难再租到合适的房子,最后只能被迫流落街头。 说白了美国街头那些数量庞大的流浪汉,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外界误解的那样好吃懒做。很多人曾经有稳定的工作和自己的房子,就因为房产税这个每年都必须交的支出,在遭遇收入变故后没扛住,最后失去了住房。 美国所谓的“房屋永久产权”,其实是建立在每年按时交房产税的基础上,一旦交不起这笔钱,所谓的“永久产权”就成了空话,业主只能被赶到大街上。这种“每年交钱才能保住房子”的制度,才是导致美国满大街流浪汉的重要根源。 来源:时代周报【炒房不如炒股,交了229年房产税的美国人:“我总在付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