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 当德国外长取消访华行程时,德媒还披露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华行程之所以取消,根本性原因是中国要求德国外长先纠正其言论、再访华!而德国外长信口开河之举行正遭到德国朝野的一致批评。 其实这事说穿了就是,明明该捧着合作饭碗好好谈,偏要在敏感问题上信口开河,踩了红线还不肯回头,中方不过是亮明了 “先纠正错误再对话” 的底线,结果就闹出了这场被英国《金融时报》骂作 “超级外交灾难” 的闹剧。 瓦德富尔在访华前接受采访时的操作堪称迷惑,嘴上说着承认 “一个中国” 原则,转头就放话 “德国要自己决定政策怎么实施”,这不就是明着在台湾问题上搞特殊化吗? 这种触碰核心利益的话一出口,还想顺顺当当访华,简直是异想天开。可他偏要硬撑着不肯纠正,行程自然只能告吹,可笑的是一开始还拿 “中方没安排足够议程” 当借口,这种说辞在外交圈里根本站不住脚,越描越黑反倒坐实了理亏。 这下德国国内彻底炸了锅,朝野上下的批评声浪能掀翻屋顶。执政联盟里先吵成一团,瓦德富尔所在的基民盟还有人嘴硬要 “对华强硬”,社民党那边直接开炮,说取消访华是 “极其不良的信号”,呼吁赶紧回归务实外交,别搞意识形态表演。 最心疼的还是经济界,本来组团想跟着外长访华,把稀土供应和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合作敲定,结果行程一黄,这群企业负责人直接集体退出,心里的火气可想而知。 毕竟 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刚重新超越美国成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业每卖出四辆车就有一辆销往中国,关键的稀土供应更是七成以上依赖中国,这种时候跟中国闹僵,简直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德国 “桌面简报” 10 月 26 日那篇《错失良机》的文章说得很实在,瓦德富尔这一闹不光是外交失误,更是让德国在对华政策上彻底迷了路。 文章里直言,条件反射般指责中国的做法根本就是愚蠢的,现在德国企业正扛着增长乏力、出口停滞的压力,中国既是销售市场又是创新基地,还是原材料供应方,这种关键合作伙伴怎么能冷落? 偏偏瓦德富尔不懂这个道理,硬生生把送上门的沟通机会砸了,等于把解释权拱手让人,自己的谈判地位反倒一落千丈。 看看那些扎根中国的德国企业有多依赖这片市场,就知道这次错失的机会有多珍贵。大众从 1984 年跟上汽合资算起,在华四十年卖了差不多 5000 万辆车,中国连续多年贡献它全球销量的 40%。 2024 年大众在华电动汽车销量刚突破 100 万辆,转头就宣布追加 25 亿欧元扩建合肥的生产中心,连中国区的研发决策权都给了,就是为了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 宝马更不用说,在华三十年造了 600 万辆车,光华晨宝马就创造了 26000 个岗位,前不久还在沈阳下线了新的电动车型。 还有西门子在苏州砸 11 亿扩建自动化基地,巴斯夫在湛江花 100 亿欧元建全球最大化工基地,这些真金白银的投资背后,都是对中国市场的看重。 瓦德富尔倒好,一句话就把这些企业盼了好久的合作契机搅黄了,也难怪经济界要跟他急。 更讽刺的是,默克尔四年前卸任时就警告过,对华脱钩是错的,会伤害德国和欧洲,现在这话算是应验了。当年默克尔 11 次访华,靠着求同存异的务实态度,把中德关系推到黄金期,德国车企赚得盆满钵满,中国也拿到了先进技术,这才是双赢的样子。 可现在的执政者偏偏要忘了这份遗产,想 “既吃中国饭又砸中国锅”,结果只能自食其果。德国学者都看不过去,说跟中国保持稳定关系不代表不能提意见,但得在相互尊重的框架里谈,连面对面沟通都放弃了,还谈什么维护利益? 更要命的是,瓦德富尔取消行程连个 B 计划都没有,暴露了德国外交的不专业。现在日本、印度都在跟中国搞好关系,德国反倒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难怪有人说这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德国经济已经停滞三年了,本来还指望靠对华合作拉一把,结果被外长这出闹剧搅得鸡飞蛋打。 那些等着稀土供货的制造企业,盼着拓展新能源市场的车企,估计现在都在骂娘 —— 好好的生意被政治上的小聪明毁了,这种赔本买卖,也就瓦德富尔能干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