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蒸汽弹射器公司成中企,五角大楼这回麻烦了:航母数量将崩盘! 当美帝大统领在华盛顿号航母上说出“蒸汽弹射器更好”,但美国已无力大规模生产蒸汽弹射器时,帝国的衰败已经显露无疑。曾经为美国航母生产蒸汽弹射器的唯一制造商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BW)军工部门已宣告破产。 说起来 BW 也曾是军工界的顶梁柱,1867 年就成立的老牌企业,全世界第一条航母蒸汽弹射器就是它造的。 尼米兹级航母 40 条弹射器、小鹰级和企业级 20 条,连法国戴高乐号都得求着它买,前前后后造了 62 条 C-13 型蒸汽弹射器,几十年里没第二个对手。 可就是这么个 “独一份” 的企业,愣是被美国自己的短视给逼死了。根子就在那破电磁弹射器上,美国海军一门心思要搞 “技术跨越”,早在尼米兹级最后一艘航母开工后,就断了 BW 的新订单,这一断就是近二十年。 军工生产哪能靠 “饥一顿饱一顿” 过日子?蒸汽弹射器看着是铁疙瘩,实则上千个精密零件,炉管、活塞、阀组一个都不能差,得有专门的工人、专用的设备,还得不断维护生产线。 BW 没了订单,既要养工人又要扛设备折旧,哪撑得住?他们也曾想过办法,琢磨着升级 C-13 型弹射器,还游说军方把小鹰级航母卖给别的国家续订单,可美国海军一门心思扑在电磁弹射上,压根不搭理。 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军工部门剥离出来破产清算,工人遣散,设备当废钢卖,那些藏在仓库里的图纸都快发霉了。 到破产前,BW 军工部门就剩几个仓库管理员守着空厂房,这哪是军工巨头,分明是被市场抛弃的弃儿。 更讽刺的是,美国押宝的电磁弹射器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 “绣花枕头”。2017 年福特号航母交船时,四条电磁轨道两条不达标,电控柜一天重启三回,六个月烧了三只核心变压器,换个零件就得花八百万美元。 早期平均每 455 次弹射就出一次大故障,离海军要求的 4000 次无故障标准差了 10 倍;那个先进拦阻装置更离谱,每拦 20 架飞机就趴窝,设计目标可是 16500 架次无故障,差了 800 倍。 2022 年福特号和杜鲁门号搞联合演练,电力系统一坏,整整 5 天没法弹射飞机,在海上活像个没牙的老虎。 特朗普骂它 “愚蠢” 真没冤枉它,蒸汽弹射坏了用锤子和喷灯就能修,电磁弹射出问题得连夜从麻省理工请专家飞过来,折腾半天还未必管用。 等特朗普 2025 年在横须贺基地对着水兵喊 “改回蒸汽弹射” 时,才发现早就没回头路了。 福特级航母从设计之初就围着电力系统布局,蒸汽锅炉和高压管道压根没地方装,要改就得动三分之一的舰体结构,花的钱比造一艘两栖攻击舰还多。 已经下水的肯尼迪号、快造好的企业号,要么改回蒸汽弹射烂尾,要么接着用不靠谱的电磁弹射,三艘舰的方案就这么悬着,拖期都快十四年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现在连修老航母的备件都凑不齐,BW 破产后库存件被当废钢拍卖,炉管、活塞散落在各州,尼米兹级航母的蒸汽弹射器坏了,只能通过民品渠道从中国买配件,连拦阻索都得找中国民企代购。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美国航母产业链早就千疮百孔了。特种钢板、高功率 IGBT、氮化硅绝缘片,这四条关键物料的交付全在延期,疫情期间七十多家配套厂直接关门大吉,统筹部门都承认 “七成精密件只有一家供货”。 全美国就纽波特纽斯一家船厂能造航母,工人老龄化严重,技术断层得厉害,造艘福特级要拖好几年。 反观咱们中国,直接跳过蒸汽弹射搞电磁弹射,福建舰早就完成了歼 - 35、歼 - 15T 和空警 - 600 的连续弹射。 用的就是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国的中压交流稳定多了,能量转化率是蒸汽弹射的十倍还多,弹射间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边是中国的突飞猛进,一边是美国的节节败退,这对比简直扎心。 美国现役的 10 艘尼米兹级里,2027 年和 2029 年各有一艘要退役,可新的福特级根本接不上茬。 福特号服役八年了还没正经执行过战斗值班,肯尼迪号可能直接沦为试验船,就算特朗普现在想救,重启蒸汽弹射生产线得七年起步,还得重新设计舰体,等造出来老舰都退役完了。 更别说美国现在没钱又没人,电磁弹射砸了 23 亿美元还没搞定,改蒸汽弹射每艘舰要多花几十亿,国会吵来吵去连预算都批不下来,只能先把航母训练强度压到最低,这哪是全球海军霸主的样子? 现在再看特朗普说 “喜欢蒸汽升腾的美景”,更像一种自我安慰。曾经垄断全球的蒸汽弹射技术没了,寄予厚望的电磁弹射成了笑话,关键产能落到中企手里,老航母要退役新航母造不出,五角大楼的航母数量崩盘只是早晚的事。 这哪是技术迭代出了问题,分明是美国的工业根基塌了,帝国的架子再大,没了硬核的制造能力撑着,迟早得散架。 等到 2029 年尼米兹级第二艘退役时,咱们的新型电磁弹射航母说不定都服役了,到时候太平洋上的天平,真要彻底偏向中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