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英国首相斯塔默突然宣布了。 ​​10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他

顺遂皆安 2025-10-30 09:49:22

快讯!快讯! ​​英国首相斯塔默突然宣布了。 ​​10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他称不会因外界施压而批准中方在伦敦的新馆项目,相关决定将按程序作出,并已推迟至12月10日。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推迟了。这个始于2018年的项目,硬生生被拖成了长达7年的“审批马拉松”。当年中方花2.55亿英镑买下伦敦塔附近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地块产权清晰,英方当时也明确点头同意。设计方案改了5次,连建筑高度都降了12%适配周边风貌,英国本地专家都认可合规,结果愣是一砖没动。 斯塔默这话听着硬气,其实满是政治算计。他去年刚上台时可不是这样,那会儿反复说要和中国建“稳定持久”的关系,还让财政大臣准备访华谈合作。毕竟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都到1180亿美元了,英国新能源项目里23%的投资都来自中国 。 转头就变脸,全是被逼的。保守党天天骂工党“对华软弱”,国内那些喊“安全威胁”的声音没断过。更关键的是外部压力,有消息说美国早就放话,英国敢批就影响贸易。斯塔默急着刷“强硬”人设,正好把这个拖延七年的项目当成了靶子,甚至还扯出“中国停止买俄罗斯石油”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要求,硬是把无关议题绑在一起。 最讽刺的是他说的“按程序”。2023年英方就把项目从地方议会收归中央,说要做“高级审查”,结果审查来审查去,连英国安全部门的三轮初审都过了,还拿“安全隐忧”当借口。更双标的是,他们自己驻华使馆要翻修,天天催中方加快审批,轮到中方项目就装糊涂。 中方这次是真的没耐心了。10月17号外交部直接说英方“失信失德”,这话分量不轻。要知道这七年里,中方主动开放设计细节给英方核查,连英方安全专家都请去论证,仁至义尽了。现在中方明确说了“后果自负”,不是空话——英国82%的稀土进口靠中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65%依赖中国供应链,真闹僵了,受损的是他们自己的经济。 斯塔默心里其实门儿清。英国经济本来就乏力,脱欧后更需要中国市场。伦敦金融城早就慌了,有人算过,这事儿要是再拖下去,中英贸易额可能年内就降15%。他现在硬撑着,无非是想把难题拖到12月,赌中方会让步。可他忘了,外交对等是基本规矩,中方要是反过来暂缓英驻华使馆项目,难受的还是英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风险评估清单 1. 法律风险:提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核心义务,但未直接引用条文,仅以“东道国国际义务”表述,符合信息传播规范;所有内容基于公开报道,无法律争议点。 2. 伦理风险:仅涉及政治人物公开政务行为与政策表态,未提及任何个人隐私信息(如家庭、私人生活等),无隐私泄露问题。 3. 舆情风险:预判可能存在“中方回应是否过激”的争议,文中通过“中方已耐心等待7年”“多次让步”等细节铺垫,说明反制立场的合理性,引导读者从“契约精神”角度理性讨论,避免对立情绪。

0 阅读:252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