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被“中断”访华之路后,德国国内各界“火力全开”!任何指责中国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根源就在于默茨正试图巩固基民盟在选举中的位置,而他的外长瓦德富尔,明显是奔着“对华强硬”去的,出发前,瓦德富尔一面在媒体上表示要向中国争取松绑稀土出口,另一面又拿台海问题大做文章。 他说什么台湾问题就是德国的事,还说德国要自己定义一中政策,这种一手想捞好处,一手又当“世界警察”的做派,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顾基本的外交分寸。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中方直接让他的访问计划泡汤,瓦德富尔本想着这趟行程能捞到稀土,还能在国内刷一波存在感,谁想到办公室还没坐热,整个局就被一盆冷水浇得透透的,中方的坚定表态也直接让德国政界和商界炸了锅。 最怕这事出问题的,就是德国那些大企业,像大众、宝马、巴斯夫这些巨头,跟中国的供应链绑得太紧了,尤其在电动汽车、新能源转型上,稀土供货卡一刀就是命门。 高管们表面上还算冷静,实际上都已经焦头烂额,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合作环境,根本受不了这种政治上玩火的戏码,谁要是把企业饭碗拿来做赌注,无疑是在逼企业往悬崖上走。 学界的声音也变得格外直接,好几家权威机构很快发报告,算了算如果中国真的收紧矿产出口,德国制造业会是什么下场:成千上万的岗位可能岌岌可危,整个产业链都要断裂。 经济专家已经不再遮掩,直接警告德国政府,脱离中国搞对抗,最终伤到的还是自己的就业和经济根基。 再看英国《金融时报》的评价,直接把这说成“超级外交灾难”,意思就是德国在国际舆论上颜面扫地。 欧洲同行们都看明白了:德国这套既要经济好处、又想玩政治翻脸的伎俩,根本走不通,对中国挑衅,不光没捞到好处,反倒让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大打折扣。 其实说到底,这事是德国自己政策上的大漏洞,经济和中国紧紧相连,没法脱身;政治又想和美国混成一团,嘴上说合作,实际动作却不断挑事。 这种两面动作反而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让整个外交局面变得进退失据,既不能离开中国,又不甘心完全放下“西方大旗”,德国的纠结就在每一次对华动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访华风波,对德国来说绝不是小事,它已经撕开了德国在全球战略中的软肋,也让其国内不得不重新梳理对华立场。 德国那些高高在上的政客,恐怕要明白,真正的外交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而是得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 如果德国还想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里维持自己的位置,就该学着用实际行动尊重中国,别再为了选票或者政治秀去制造没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