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遇害当晚,叛徒们摆了庆功宴,请客的人是张奚若,是他亲手打死了杨靖宇,日本人

名城探寻 2025-10-31 09:00:48

杨靖宇遇害当晚,叛徒们摆了庆功宴,请客的人是张奚若,是他亲手打死了杨靖宇,日本人赏了30块银元。 整个晚宴上,张奚若不停在吹牛,说自己把机枪藏在树杈间,枪法多么精准,射出的子弹要了杨靖宇的命。 没人接他的话。满桌的菜冒着热气,日本军官端着酒杯偶尔点头,其他几个叛徒要么低头扒饭,要么捏着筷子出神,连假装附和的都少。 张奚若没察觉这份尴尬,还从口袋里摸出那30块银元,在手里掂得叮当响,说这钱够娶个媳妇,够置两亩地。他嘴里的酒肉还没咽下去,就又拍着桌子喊,早知道杨靖宇那么不经打,当初就该早点动手,还能多领点赏。 没人提,张奚若曾经也是抗联的人。 他原本在杨靖宇麾下当机枪手,跟着队伍在长白山里打游击,冬天冻得脚流脓,夏天啃树皮充饥,那时候他也跟着喊“宁死不当亡国奴”。可1940年开春,队伍断了粮,日本人又追得紧,他跟着几个同伴偷偷溜了号,没几天就被日军抓住。 鞭子抽了没几下,他就跪下来求饶,把自己知道的抗联驻地、联络点全说了出来——包括杨靖宇当时隐蔽的位置,还有队伍里缺粮缺水的困境。 日本人让他带路搜山,他走在最前面,连抗联设置的陷阱都指给日本人看。 后来发现杨靖宇躲在树林里,日军先是喊话劝降,杨靖宇骂着拒绝,张奚若就主动请缨,说自己枪法准,能一枪解决。他爬上树,把机枪架在树杈间,瞄准的瞬间连犹豫都没有。 枪响之后,他从树上滑下来,跑过去确认杨靖宇没了气息,还顺手扯下了杨靖宇口袋里那点没吃完的棉絮和树皮,献宝似的递给日本军官。 晚宴吃到一半,有个叛徒小声说,听说杨靖宇死后,日本人解剖他的肚子,里面全是草根、树皮,还有没消化的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这话刚出口,张奚若就瞪了他一眼,说那是杨靖宇傻,不知道投降,不然也能像他们这样吃好酒好肉。 可他说这话时,手里的银元攥得太紧,指节都泛了白。他没说,那天解剖时他也在旁边,看着医生从杨靖宇肚子里掏出那些东西,日本军官都愣了半天,而他当时胃里一阵翻涌,差点吐出来。 张奚若以为投靠日本人能过上好日子,可庆功宴之后,日本人没再给他好脸色。赏他的30块银元,被翻译官以“孝敬”的名义拿走了一半,剩下的他没敢乱花,藏在鞋底,生怕哪天日本人不高兴,把他也当“抗联余孽”处理。 他跟着日本人到处搜捕抗联战士,可每次遇到真正的抗联队员,对方看他的眼神像刀子一样,骂他“汉奸”“走狗”,他只能缩在日本人后面,连回嘴的勇气都没有。 后来抗战胜利,张奚若躲回了老家,改了名字,想靠着那点剩下的银元过日子。 可没躲几年,就被当年的抗联老战士认了出来。公审大会上,有人把他当年吹牛的话、把他献宝似的递出杨靖宇遗物的事全说了出来,台下的人骂声一片。 他又像当年被日军抓住时那样跪下来求饶,说自己是被逼的,说自己后悔了,可没人信他——杨靖宇用生命守住的气节,他用30块银元和一顿庆功宴就卖得干干净净,这样的悔悟,太廉价,也太晚。 英雄的骨头硬,是因为心里装着家国;叛徒的膝盖软,是因为眼里只有私利。杨靖宇死后,长白山的人把他的故事刻在石头上,代代相传;而张奚若,连个正经的坟头都没有,只留下“汉奸”“叛徒”的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顿庆功宴上的酒肉早被消化干净,可张奚若掂着银元吹牛的模样,还有杨靖宇肚子里那些没消化的草根树皮,永远都在提醒后人:有些东西,比命金贵,不能卖;有些底线,比死难守,不能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4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