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飞是来自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的中国最年轻航天员,属于我国第三批航天员,准备执行神舟二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目前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航天员。 武飞这孩子的经历,说出来能让咱们这些过来人特别感慨。 他 1993 年出生在达茂旗的草原上,小时候白天看牛羊满地跑,晚上就跟着当民办教师的父亲学数学,那些数字公式在别的孩子眼里枯燥,他却看得入迷。 父母心里清楚 “读书能改变命运”,从小学就送他去乡里、县城读书,父亲一个人扛下家里所有农活,母亲专门陪着他在外求学。这份沉甸甸的爱,硬是把草原上的娃送出了茫茫草原,为后来飞向星河铺了路。 高中时的武飞迷上了武器装备,看着杂志上的先进设备,他心里憋着股劲:“啥时候咱们国家的装备也能世界领先?” 这份执念让他高考考出了 646 分的好成绩,直接扎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飞行器设计,那可是航天领域的顶尖学府,646 分在当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硬实力。 硕士毕业后,他顺理成章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空间技术研究院,成了真正搞航天的工程师,那会儿他就跟着团队参与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航天器的研发,实打实摸过真家伙。 在研究院那几年,武飞早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本事。2020 年天和核心舱在天津做试验,他当真空系统负责人,碰上了个大难题。 核心舱在真空罐里测试电解制氧时,排出的氢气会影响真空度,搞不好就会引发放电,整个设备都可能出危险。 当时时间特别紧,武飞凭着在多个热试验组攒下的经验,带着团队连夜琢磨,硬是设计出一套专用的氢气排放系统,把风险给排除了,试验顺顺利利完成。 他的老师傅后来评价他,只要交给他的事,不管多急多难,肯定能办得妥妥帖帖,这股沉稳劲在年轻人里太少见了。 2019 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的消息传来,武飞想都没想就报了名。从幕后造飞船的工程师,到台前驾飞船的航天员,这步跨得可不容易。 咱们都知道航天员训练苦,光那个离心机测试就够吓人的,8 个 G 的重力加速度压在身上,脸都能被扯变形,呼吸都费劲,武飞说这就是意志力和热爱的比拼,要是不打心底里爱这行,根本扛不下来。 还有水下训练,穿着厚重的舱外服在水里泡好几个小时,模拟太空出舱动作,精确到厘米级,他以前搞设备是 “学深”。 现在当航天员得 “学广”,热学、力学、空间材料学啥都得懂,硬生生把自己练成了全能选手。2020 年 9 月,27 岁的他成功入选,成了第三批航天员里的佼佼者。 这次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武飞的角色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听起来专业,其实就像是空间站的 “大管家” 兼 “修理工”。 指令长张陆特意夸他,说这 “90 后” 思维活跃还沉稳,让人放心。要知道空间站组合体那么多设备,日常照料可不是扫扫地那么简单,温度、压力、电力系统都得盯紧,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 武飞以前在研究院就天天跟这些设备打交道,哪部分容易出故障、怎么维护最靠谱,他门儿清,这可是别人比不了的优势。 更关键的是,他还要负责设备的维护维修升级和新技术验证,这活儿考验真本事。 就说这次任务要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太空里的碎片速度比子弹还快,撞上空间站可不是小事,武飞他们得出舱把装置装到位,每一个动作都不能有偏差。 还有那些新技术试验,比如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以后能让太空里的设备更 “聪明”,这些都得武飞他们在天上一点点测试验证。 这次乘组要开展 27 项科学项目,光啮齿类哺乳动物太空实验就是头一回,4 只小鼠要在天上待半年,它们的生活环境维护也离不开武飞管的设备系统,这责任真不小。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年轻能扛住吗?看看这乘组搭配就放心了,“70 后” 的张陆有神舟十五号的飞行经验,“80 后” 的张洪章是博士载荷专家,“90 后” 的武飞是技术尖刀,老中青搭配,既有经验又有冲劲。 武飞自己也说,这份幸运是因为赶上了航天大发展的好时代,可咱们都明白,幸运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草原娃到航天工程师,再到最年轻的飞天航天员,他走的每一步都踩着汗水,32 岁的年纪能担起这份重任,靠的不是运气,是十几年如一日的钻研和苦练。 想想当年神舟五号发射时,咱们多少人守在电视前激动得掉眼泪,那时候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咱们的空间站能长期有人驻留,还能有这么年轻的航天员挑大梁。 武飞这孩子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是咱们国家航天事业的传承,是年轻人能吃苦、肯钻研的样子,更是咱们内蒙古草原养育出的骄傲。 再过一天,他就要带着家乡的期盼、国家的重托飞向太空,这趟半年的太空之旅注定充满挑战,但看着他那坚毅的眼神,就知道这草原走出的娃,肯定能圆满完成任务,给咱们带来更多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