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时,我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一位49岁的农妇王秀珍,因为多次拒绝接听同村男子熊某的电话,在一次清晨出门割草时,被对方残忍杀害并抛尸山野。 事情发生在2023年7月的一个清晨,王秀珍像往常一样出门割草,这是她在家门口监控里留下的最后身影。途中她遇到了同村的熊某,这个人是她二嫂的同居男友。熊某因为王秀珍一直不接他的电话,心里早就有怨气。他想和王秀珍说话但被拒绝后,趁王秀珍弯腰割草的时候,用尼龙绳勒住她的脖子,导致她窒息死亡。 更让人心寒的是熊某杀人后的所作所为。为了掩盖罪行,他在当天晚上把尸体拖到山里的石缝里埋了,还搬了两块上百斤的大石头压在上面,又把王秀珍的东西烧掉。他偷偷把王秀珍的雨鞋和镰刀放回她家里,想制造她离家出走的假象。在搜寻过程中,熊某竟混在搜寻的人群里,表现得非常“热心”,甚至敢在被害人家中吃饭,还故意指错方向。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特别难受。一个善良的农妇,勤劳持家,却因为拒绝接电话这样平常的举动,就招来杀身之祸。而凶手竟是同村人,还是她二嫂的同居男友,这种身份的接近更让人觉得可怕。 这件事暴露了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隐形炸弹”? 从通话记录看,熊某和王秀珍之间曾有197条通话记录,仅案发前两个月,熊某就拨打了近60次电话,都被王秀珍拒绝了。这种持续的电话骚扰,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骚扰。可悲的是,这种骚扰行为往往要到悲剧发生后才会被重视。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在山东临沂,一位34岁的幼师小婷被前夫入室杀害,身上有20多处刀伤,5处致命伤。案发前,她也曾遭到前夫的持续电话骚扰。更让人心痛的是,她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却因为前夫的纠缠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自己的骚扰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为什么在被拒绝后,会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从这些案件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扭曲的占有心理。熊某因为王秀珍不接电话就觉得被冒犯,进而采取极端行为。小婷的前夫因为看到前妻有了新生活,就心生怨恨。他们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一旦无法控制,就不惜毁掉。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要重视身边的骚扰行为。无论是电话骚扰、信息轰炸,还是其他形式的纠缠,都不应该被忽视或轻视。这些行为可能是更严重犯罪的先兆。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潜在的受害者?如何让人们在面对骚扰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像王秀珍这样的农村女性,往往缺乏求助渠道,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持续的骚扰。 目前,王秀珍的家属已经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再审申请,坚持要求判处熊某死刑立即执行。法院已经在2025年9月立案受理。我们希望法律能给出公正的判决,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每一起这样的案件,都在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一个普通的清晨,一次日常的劳动,却成了永别。这种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更让人感到无力与恐惧。 不知道你对此怎么看?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遇到类似的骚扰情况,你会如何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许你的建议能帮助到正在经历类似困扰的人。 (案例来源: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