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整英国了?英国做了比荷兰还狠的事:盯上了中国芯片工厂荷兰刚把安世半导体的最高层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11-02 17:56:36

要整英国了?英国做了比荷兰还狠的事:盯上了中国芯片工厂

荷兰刚把安世半导体的最高层全踢出局,还没一个月,英国就跟上了。你想啊,9月30号荷兰政府用《货物可用性法案》直接解除了张学政的职务,把所有中国籍高管一扫光。这事本质就是一次大公司里的“宫廷政变”。结果刚过一个月,英国人盯上了安世在曼彻斯特的工厂。一步不落,好像提前商量过。

这工厂可不是一般厂。年产值占整个安世收入的12%左右,而且是欧洲功率半导体的核心产能之一。英国人想动它,不光是盯着这点产值,更看中它在安世全球布局里的位置。曼彻斯特和德国汉堡是安世的“前端”,做晶圆制造。做出来的晶圆大部分送到中国东莞封测,东莞占了安世后端产能的七成,整个后端产能八成都在中国。这是一条曼彻斯特到东莞的供应链黄金通道。

英国人真正怕的,是这条“曼彻斯特-东莞”的高效大动脉。这一条链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芯片产业链核心位置有稳固支点,他们要砍的就是这个连接点。一旦切断,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格局都会被改写。

英国的做法比荷兰“斯文”。荷兰是掀桌子,直接把管理权抢走,大家不爽但一眼看穿。英国则是端着茶杯,拿《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当遮羞布,说要评估所有权风险,然后逼你“主动”卖掉。他们套路不新,2021年安世收购快倒闭的纽波特工厂时,就用同样的理由逼安世低价出售,最后买主是美国的Vishay公司。先让你花钱救厂,再用法律大棒逼你吐出来,然后卖给自己人。一鱼两吃。

这次也是老剧本。第一步,用法律认定曼彻斯特工厂有安全威胁。第二步,要挟母公司闻泰科技“考虑”出售股份。第三步,让事先安排好的本土买家登场,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很可能这个买家和上次一样,都是美国公司的“白手套”。走下来全合法,结果就是核心资产永久流失,钱进不了中国企业的口袋。

为什么偏偏是今年10月?因为美国在今年6月已经布好局了。6月,美国商务部直接威胁荷兰:如果不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安世产品别想出口到美国。荷兰夹在中美之间,最后选择服软。英国一看,荷兰“打了头阵”,自己就可以“捡便宜”,瓜分资产。荷兰抢的是管理权,英国抢的是生产线。前后呼应,分工明确。

表面上是商业交易,实质上是一步步的围猎。荷兰和英国这次的动作,不在于他们临时起意,而是针对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占有的约5%份额,尤其是硅分立器件,价值巨大。安世在欧洲车企供应链里不可替代,这种位置让中资控股公司对欧美来说像是“卡脖子”的存在。他们不可能容忍,你牢牢控制这条产业链的咽喉。

这局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安世的全球链条里,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是技术含量高的前端。后端主要在亚洲,中国东莞和菲律宾卡布尧是核心,上海临港还有新工厂在建,这是既能支撑欧洲生产,又保证中国后端优势的完美格局。对西方来说,等于把供应链的命脉握在中国手里。

荷兰的动作是直接干掉了中方在企业核心管理的影响力。英国的目的,是把关键产能从中资手里转到友军手里。两国一步步切掉安世的欧洲资产,把你的网络变成他们可控的网。这种安排下,如果曼彻斯特真被“合法”收购,就不仅是产能损失,而是整个供应链被断开。西方世界,在芯片这个领域上,已经不满足于限制出口,他们要直接在源头和通道上动手。

过去你还能用投资、修改生产布局去巩固链条,现在这些手段在他们的“国家安全”框架下,变成了进攻的口子。英国这回就是选准了安世和东莞的联系,以法律手段让这个通道落入他们可控范围。一旦工厂换手,不论谁来收购,中国方面都失去了这个核心环节。

欧洲这几年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处处摇摆,结果这次荷兰和英国的连环动作,算是彻底站到美国那边去了。荷兰率先冲锋,英国随即拔刀,目标都是同一家公司。对安世来说,这不只是两个国家的单独行为,而是一次多方协调的行动,背后就是美国的战略要求。

你看,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争夺,这是彻底的围堵。核心产能、人员管理、供应链节点,一个一个切。荷兰和英国,一个是明抢,一个是暗夺,本质都是把中国企业挤出芯片产业的关键位置。等他们拿下曼彻斯特,中国企业不仅少了一个产值不小的前端工厂,更失去了和欧洲制造体系的一个重要接口。

安世半导体的全球布局被这样蚕食,意味着未来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面对市场和技术的竞争,还得防着这种“合法”的资产转移。你投资百亿,建好了厂,盘活了生产,一纸“国家安全威胁”就能逼你卖掉。这水,已经彻底搅浑了,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0 阅读:135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