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号这天,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又提起了中国,还把之前说过的G2构想翻了出来,这番发言一下子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焦点。 首先在特朗普的这篇发文当中,他强调——“我与中国的G2会议,对我们双方都是一个伟大的事件。 这次会议将导向从未有过的和平与成功,愿上帝保佑中国与美国”。这样的表述听起来充满期待,但放在当下的国际局势里看,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门道。 要知道现在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国关系一直在调整,全球性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美之间的互动本身就牵动着全球的神经。 特朗普会反复提G2,和美国当前的战略盘算分不开。他一直想推动美国的战略收缩,把精力更多放在自家的利益上,但全球不少事儿离了中美参与又很难推进。 就像现在乌克兰和加沙地区的冲突,表面上是区域战争,背后其实有大国角力的影子,而且都产生了全球性影响,这种时候如果能拉上中国形成某种协调机制,对美国把控局势显然更有利。更何况他之前就多次说要“拆散中俄联盟”,提出G2主张或许也是想通过示好的方式,在中美俄三边关系里找新的平衡点。 从经济层面看,中美之间的互补性一直很突出,这也是特朗普放不下G2的重要原因。虽然他总喊着要对华“脱钩”,还威胁要加征高额关税,但两国经济早就深度绑定,真要彻底切割对美国本土产业和民众生活都没好处。 当年“G2”概念刚出来时,本来就有学者想让中美这个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储蓄国形成利益共同体,应对全球经济难题,现在特朗普重提,多少也有想借着这种框架在经贸谈判中占据主动的心思,毕竟用“共同领导”的名头,更容易吸引对方坐到谈判桌前。 还有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全球南方”的整体性崛起,印度、巴西这些国家越来越有话语权,而且都不想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这种情况下,美国单靠自己或者拉着传统盟友,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主导全球治理。 而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里有不少合作基础,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有150多个国家参与,特朗普大概是想通过G2把中国纳入自己主导的框架,间接稳住全球治理的话语权,避免被快速变化的世界格局甩在后面。 不过要留意的是,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向来有两面性,嘴上说着G2的好话,实际却没打算放弃遏制打压的基本战略。他提名的不少政府官员都是对华强硬派,之前也多次放话要升级贸易战,这种矛盾的态度让G2构想更像是一种策略性表达。 毕竟在他看来,未来十年是中美竞争的关键期,既要通过示好寻找合作空间,又得守住遏制中国的底线,这种复杂的考量大概就是他反复提起G2的核心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