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让我猜中了! 闻泰一点也不亏 闻泰收购安世时,与荷兰政府签署《公共承诺函

云景史实记 2025-11-02 23:17:45

果然让我猜中了! 闻泰一点也不亏 闻泰收购安世时,与荷兰政府签署《公共承诺函》,承诺保持其在荷兰、德国、英国的研发与制造中心,5年内不搬迁核心产线,总部也因此留在荷兰。 但荷兰在2025年9月援引《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实施资产冻结与控制权限制,暂停中方CEO职务并托管大部分股权,实质是借“国家安全”名义干预中资企业运营。 当初闻泰收购安世那步棋,看着是 “蛇吞象” 的冒险,实则是精准的战略布局。那会儿闻泰做手机代工做得再大,也是赚辛苦钱,2018 年毛利率才 7.56%,客户说压价就压价,市场风吹草动就影响生计。 而安世不一样,那是从荷兰飞利浦传承下来的半导体老牌企业,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芯片全球第二,苹果、三星、特斯拉这些巨头都是它的客户,做的车规级半导体毛利率能到 37% 以上,简直是躺着赚钱的好生意。 闻泰花 330 多亿收购,看似下了血本,可当时它市值还不足 200 亿,硬是靠杠杆把这块肥肉拿下,这份魄力背后全是算计。 更关键的是,闻泰跟荷兰政府签的承诺函可不是白签的,保持欧洲研发中心、不搬产线的承诺换来了安世的控制权,这几年的收益早就把成本覆盖了。 就说利润吧,安世简直是闻泰的 “提款机”,2022 年营收 160 亿,净利润 37.49 亿,比被收购前翻了一倍还多。 就算 2023 年半导体行业不景气,安世营收也有 21.5 亿美元,2024 年市场份额还从 8.9% 涨到 9.7%。 2025 年上半年更夸张,闻泰整体净利润 4.74 亿,光安世就贡献了 12.61 亿,要是没安世,闻泰早亏得底朝天了。这五年光净利润就赚了多少?算下来早把收购的本钱收回来了大半,怎么能叫亏? 再说技术,这可是花钱都难买的宝贝。安世是全产业链的 IDM 企业,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全能干,还有一万五千多项核心专利。 闻泰接手后,三年研发投入涨了 150%,新增近千项专利,在氮化镓、碳化硅这些新能源汽车急需的新材料上搞出了突破。上海研发中心量产的 650V 氮化镓器件,直接用在小米快充和华为光伏逆变器上。东莞工厂产能占全球 60%,比亚迪电动车续航能突破 700 公里,靠的就是安世的技术。 更别说闻泰还借着安世的技术,帮国内的士兰微、斯达半导搞成了 IGBT 量产,让中国功率半导体自给率从 2020 年的 12% 涨到 35%。这些技术积累是荷兰现在想抢也抢不走的,闻泰早就把核心本事学到手了。 市场方面,闻泰更是赚足了便宜。安世以前在欧洲市场吃老本,闻泰接手后硬是打开了中国这个大市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占比快到一半,汽车领域收入占了 60%。 要知道车规级芯片认证难如登天,一家新企业想进比亚迪、蔚来的供应链,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闻泰直接借着安世的资质就把这事成了。 现在荷兰冻结了欧洲资产,安世立马把 30% 产能转国内,两周就重组好供应链,华为、中兴的货一点没耽误,这就是中国市场给的底气。 反观荷兰,就算抢了股权,没了中国市场,安世的营收立马得掉一半,最后谁吃亏还不一定。 想想以前的例子,中车当年收购英国 Dynex,拿了 IGBT 技术才撑起了高铁芯片;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现在成了国内唯一有完整 IGBT 产业链的车企。 闻泰这波操作跟它们一样,都是借收购抄了近道。要是自己从零搞车规级半导体,光研发就得十几年,还不一定能拿到国际认证,现在五年时间就成了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功率器件厂商,这买卖太值了。 荷兰说怕技术流失,纯属睁眼说瞎话。安世当年快破产的时候没人管,是闻泰砸了 300 亿才救活的,研发资金、产能扩建全是闻泰投的钱。 现在见企业赚钱了、技术先进了,就用 “安全” 当借口抢股权,这跟强盗没两样。更让人不齿的是,背后全是美国在搞鬼,美国让换 CEO 荷兰就换,让限制中资就限制,完全成了别人的马前卒。 就算现在控制权被暂时拿走,闻泰的经济收益权还在,而且荷兰真能管好安世?未必。 中国市场占了安世近半营收,国内车企现在已经开始换供应商,欧洲车企也在找备胎,没了中国市场和闻泰的支持,安世迟早得走下坡路。 而闻泰呢,靠安世从代工企业变成了半导体龙头,股价曾经冲到 171 块,市值破 2000 亿,早就完成了华丽转身。 所以说,荷兰这波操作看似凶狠,实则打错了算盘。闻泰花 330 亿,买来了五年利润、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和行业地位,这些实打实的好处早就超过了收购成本。 荷兰想靠耍无赖抢企业,可最值钱的东西闻泰已经攥在手里了。这哪是亏了?分明是赚大了!

0 阅读:172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