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8日,国民党军长刘伯龙被枪杀,他的妻子向副军长张涛哭诉,说几百

名城探寻 2025-11-03 09:01:52

1949年11月18日,国民党军长刘伯龙被枪杀,他的妻子向副军长张涛哭诉,说几百两黄金被士兵抢走。张涛大怒,派人将黄金追回,送还给了刘妻。 年初,蒋介石为了加强对贵州的控制,委任黄埔三期的刘伯龙为新组建的八十九军军长。 刘伯龙到任后,仗着自己是“天子门生”,不把贵州省主席、绥靖公署主任谷正伦放在眼里。 刘伯龙出身贵州龙里,早年投身黄埔军校,靠着对蒋介石的绝对效忠一路攀升。他性格暴戾,早在抗战时期就因克扣军饷、滥杀俘虏臭名远扬,却因“黄埔嫡系”身份屡屡得到庇护。 这次接管八十九军,他更是将贵州视作自家地盘,上任不到三月就以“军饷短缺”为名,在贵阳及周边县镇强行摊派,搜刮民财,那几百两黄金正是他通过商户“捐赠”、乡绅“资助”等手段聚敛的私产。 谷正伦在贵州经营多年,手握绥靖公署和保安部队实权,本就对蒋介石空降的刘伯龙心存不满。 刘伯龙却丝毫不知收敛,多次在军政会议上公开驳斥谷正伦的部署,甚至截留本该上缴绥靖公署的粮秣。两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部下都看得出,这对军政首脑的冲突早晚会爆发。 局势的恶化加速了矛盾的激化。1949年11月上旬,解放军逼近贵州,谷正伦带着省政府人员西逃晴隆,贵阳城内秩序混乱。 知名人士卢焘牵头成立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维持治安、保护设施,却成了刘伯龙眼中的“障碍”。11月14日,刘伯龙以开会为名诱捕卢焘,在贵阳二桥转弯塘将其杀害,试图用恐怖手段控制局面。 杀卢焘的举动,不仅激起民众愤慨,更让谷正伦找到了处置他的契机。贵阳在卢焘遇害十几个小时后就宣告解放,刘伯龙见大势已去,一边暗中接洽解放军商谈投诚,一边仍想夺谷正伦的权,为自己讨价还价增加筹码。 这些盘算没能瞒过谷正伦,他迅速向蒋介石发电请示,得到“权宜处置”的批复后,立刻定下了除掉刘伯龙的计划。 11月18日,谷正伦以“商议防务”为由将刘伯龙骗至晴隆。刚踏入会议室,埋伏的卫兵就将其控制,随即宣布他“通共谋反、滥杀无辜”的罪状,当场执行枪决。 消息传回八十九军驻地,士兵们瞬间陷入混乱,有人趁乱闯入刘伯龙的住所,抢走了那批藏在木箱里的黄金。 刘妻抱着孩子找到副军长张涛时,哭得几乎晕厥。张涛是刘伯龙的老部下,虽不满其平日作风,却深知军规涣散的危害——此时部队本就因战败人心惶惶,再放任士兵哄抢财物,只会加速溃散。 他立刻集合卫队,严查参与抢劫的士兵,不到半天就从几个班长的行李中搜出了藏匿的黄金,一点不少地送还给刘妻。 张涛的举动没能挽救八十九军的命运。随着解放军在贵州各地推进,八十九军残部失去斗志,当年12月7日就宣布起义,编入解放军序列。 而谷正伦在处决刘伯龙后不久,就以“治病”为名逃往香港,将烂摊子丢给了部下谭本良。 刘伯龙的死,与其说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不如说是其残暴行径与投机本性的必然。 他靠着“天子门生”的身份作威作福,却从未真正理解时局大势,到最后连私藏的黄金都险些保不住。张涛追回黄金,看似维护了刘伯龙的家当,实则是为了守住即将崩塌的军纪底线,可在历史洪流面前,这样的努力终究徒劳。 这场黄金风波,不过是国民党溃败前夕的一个缩影——将领只谋私利,军队毫无纪律,这样的政权注定无法长久。黄金最终回到刘妻手中,但刘伯龙积攒的财富,终究换不回他的性命,更挡不住时代前行的脚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5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