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伯,旗人,据统计其在日本的遗产包括大量土地、10余间房屋,以及20多箱金银珠

名城探寻 2025-11-03 10:01:53

赵欣伯,旗人,据统计其在日本的遗产包括大量土地、10余间房屋,以及20多箱金银珠宝。 赵欣伯的祖上曾是清代镶黄旗的下级武官,到他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十几岁就靠在京城街头给人抄书、代写书信糊口。20岁那年,他听说去日本留学能谋个“洋差事”,就死缠烂打求远房亲戚借了一笔钱,揣着两件旧棉衣踏上了赴日的船。 他没选能实业救国的工科,也没选能启迪民智的文科,专门挑了东京帝国大学的法律专业——他心里打得精:当时日本正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懂日本法律的中国人,既能帮日本人处理对华事务,又能借着这层身份捞好处,是条“捷径”。 在日本的几年,赵欣伯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反而一门心思钻营人脉。他主动接触日本军政人员,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小山欣伯”,学着日本人的言行举止,连吃饭都刻意用日式跪坐。 为了获得信任,他还加入了日本右翼团体“黑龙会”,帮着翻译中国学生的反日传单,偷偷向日本警方举报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 有次日本军警要抓捕反日学生,他还亲自带路,就这么靠着出卖同胞,换来了日本军政界的“青睐”,甚至认识了后来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 1923年赵欣伯回国,直奔东北——他早摸清日本想染指东北的野心,知道那里才是自己的“发迹地”。 当时东北军阀张作霖对日本既合作又提防,赵欣伯就钻了这个空子:一边给日本领事馆当法律顾问,处理中日民间纠纷时处处偏向日方;一边又给张作霖的部下“讲课”,吹嘘“满蒙独立”的好处,实则是帮日本传递分裂中国的论调。 九一八事变前,他更是成了关东军的“常客”,经常出入关东军司令部,把东北的军政情报打包交给日本人,还帮着起草“满蒙独立宣言”的草稿,就因为这些“功劳”,日本关东军承诺他,一旦“满洲国”成立,就让他当高官。 1932年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赵欣伯果然当上了“立法院长”。 这个职位看似是“立法”,实则是帮日本侵略者披上“合法”外衣——他主持制定的“满洲国基本法”,第一条就规定“满洲国”受日本“监护”,把东北的矿产、土地、铁路全交给日本支配。 握着这样的权力,他开始疯狂搜刮:日本企业想在东北占地开矿,得先给他送钱;东北地主想保住土地,要按亩交“保护费”;伪满官员想升职,必须带着金条去他家“拜访”。 短短几年,他手里的钱多得数不清,可他怕将来局势变了保不住财产,就借着妻子是日本人的便利,把金银珠宝装在木箱里,通过日本轮船运到东京,还在日本买了十几间房产、圈了大片土地,想着就算出事,也能在日本安度晚年。 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垮台,赵欣伯连夜从长春逃到北平,躲在出租屋里想等风头过了再去日本。可国民政府早就把他列进汉奸名单,当年冬天就把他抓了出来。 在监狱里,他还想狡辩,说自己是“被迫”为伪满做事,可当调查人员拿出他在日本的财产清单——光是东京的房产就值几百万日元,天津港还查获了他没来得及运走的20多箱珠宝时,他再也说不出话。 国民政府曾派人去日本交涉追回遗产,可日本政府以“财产归属需调查”为由拖延,后来解放战争爆发,追索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1951年,赵欣伯在北平监狱病死,他在日本的房产土地,有的被日本政府没收,有的被他的日本亲戚偷偷变卖,最终没留下一点痕迹。 他一辈子抱着投机心思,靠出卖国家和同胞积累财富,以为把财产转移到国外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汉奸从来没有好下场——他的遗产,不过是他卖国求荣的铁证,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