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送马来西亚加工,再转运日本,这可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拿到这类关键重稀土。 乍一看这消息挺唬人,好像日本真的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了?但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战略突破,纯粹是被咱们的稀土管制逼出来的无奈之举。 早在2023年,双日就联合日本的“资源安全保镖”JOGMEC,掏了9.3亿人民币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提前锁定了韦尔德山矿山65%的镝和铽产量,为的就是等今天能用上非中国的货。 为啥日本这么急着找替代?因为镝和铽这俩货堪称“稀土里的黄金”,根本离不了。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涡轮机想造高性能磁体得靠它们,就连F-35战斗机每架都得用几百公斤含这俩元素的材料。 以前全球重稀土几乎全靠中国供应,咱们江西赣州一个地方就占了全国中重稀土储量的60%以上,去年云南还新发现了超大型矿床,地位稳得很。 可今年咱们收紧了出口管制,11月刚实施全链条管控,连制成品和技术都要许可,日本这下是真慌了,生怕被掐住脖子。 但绕开中国哪有那么容易?澳大利亚有矿没错,可自己压根没本事加工重稀土,只能把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处理。 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分离工厂刚花1.17亿美元扩建,号称每年能处理5000吨原料,这才勉强能接住日本的订单。 可这么一折腾,成本直接飙上去了,马来西亚的电费是中国的2.3倍,水价高出10倍,再加上跨洲运输费,双日拿的货价比中国高不少。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招曲线救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全球90%的稀土分离加工技术还攥在咱们手里。 澳大利亚、美国折腾好几年,产业链也没建起来,欧盟的“自主计划”产能利用率还不到20%,想替代中国至少得等八九年。日本这次弄来的量也就够国内30%的需求,剩下70%照样得看咱们脸色。 而且这马来西亚的工厂本身就是个麻烦户。之前因为放射性废物处理不达标,当地居民闹了好几次,政府直接撂话:不建专门处理厂就别想开工。 折腾了两三年才勉强达标,现在日本把原料运过去,能不能顺利出成品还得看居民脸色,万一再因为环保问题停工,日本的工厂就得喝西北风。 说起来,日本能做成这事,背后少不了美国的推波助澜。就在宣布进口前几天,美国刚和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核心就是拉盟友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日本算是搭了顺风车。 但这更像个政治姿态,想给国内演一出“资源安全有保障”的戏,实际是赔本赚吆喝。咱们管制一加码,国际镝价飙到205万元/吨,铽突破900万元/吨,日本越绕道成本越高。 其实这事儿透个明白理:战略资源的话语权从来不是找替代源能抢来的。咱们手里有矿、有技术、有完整产业链,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日本现在顶多算找了个备胎,可这备胎不仅贵,质量还差点。真要遇上事儿,能不能用上还两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