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对荷兰半导体稀土的管控限制,正当大家以为荷兰会服软的时候,10月31日,荷兰出台更严厉芯片设备出口新规,对DUV光刻机实施精细化管控,进一步限制与中国芯片领域合作,此举与中国近期升级的稀土管控形成直接对冲。 因为荷兰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但安世七成产能都在中国,封装又靠东莞和上海。荷兰这操作本想“卡住中国”,结果把自己和整个欧洲给坑了——德国车企成了最大受害者,最后不争气地跑去和安世中国谈判,还不得不把付款方式换成人民币。 局势刚刚混乱,荷兰又端出芯片设备限售新规,把对华销售的DUV光刻机扣得更紧,可别忘了,ASML每年卖给中国市场的设备占它近一半营收,荷兰官方报的对华出口不过2.5亿欧元,而ASML自己财报上中国市场明明记着80多亿欧元。 为了赶在政策生效前多赚点,ASML还拼了命地往中国发设备,创下了历史出货量新高——表面配合政府,实际又怕真断了这条挣钱的大路。 不过,ASML最大的软肋,其实是对中国稀土死死依赖,像光刻机里的高纯度钕铁硼磁体、稀土掺杂光学镜片这些关键部件,中国能做到全球90%的冶炼和供货。 ASML说手头存料很充足,但行内都知道,撑半年就要告急,到时候断了中国稀土,再牛的欧洲技术也会落个有图纸无原料的地步。 中国稀土新规出台后,欧洲整个制造业都苦不堪言,德国车企磁铁只剩不到两个月用量,博世、舍弗勒这些供应商的存货也干脆就只够维持三个月。 稀土价格疯涨,氧化镝从原来的每公斤不到300美元一下翻到750美元,电动汽车单台成本猛增至少五百欧元,德国企业为了拿到稀土进口许可,不得不把生产流程、客户名单甚至三年产量预测全交给中国审批,申请一百多份但批下来还不到二十份。 西方寄希望于稀土“替代项目”,实际不过是自欺欺人,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工厂搞了个稀土提炼,结果没抢了中国的生意,却搞出了大量有毒废料被民众抗议。 关键设备还要从中国买,成本是中国的两倍多,年产能不过1500吨,根本不够塞牙缝,美方投资的得州稀土厂最快也是两年后才能投产,解决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根本没按兵不动,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光刻机已经开始量产,良率超过七成,能满足大部分主流芯片的生产需求,华卓精科、茂莱光学这些公司也在光刻机和关键零部件技术上连连突破,整个国产产业链加速成型。 中芯国际用上国产装备后,制造成本一降再降,晶圆周转时间也缩短了不少,现在的世界格局,是荷兰上演硬刚,但真正离不开中国的,反倒是他们自己。 当中国技术和供应链越发硬气,西方终于发现,用“规则”做武器,结果只能变成自己绕不过去的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