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平均寿命为什么那么短?按现在的说法,他们吃的蔬菜都是天然绿色,没有农药残留;作息规律,因为晚上舍不得点蜡烛,所以没有通宵熬夜的加班。可为什么他们的寿命都不长呢? 其实那些“天然优势”根本扛不住时代的坑。蔬菜没农药是真的,但上面藏着的细菌和寄生虫一点不少。 古人洗菜就用河水冲冲,甚至直接生吃,这些病菌吃进肚子里,轻的拉几天肚子,重的直接没命。 他们还爱喝生水,江河池塘里的水看着干净,实则全是大肠杆菌和虫卵,小孩喝了特别容易得急性腹泻,这种病在古代基本没法治。 更关键的是,所谓的“平均寿命”水分很大。咱们常说古人平均寿命三四十岁,这数把大量早夭的婴儿都算进去了。 就拿清朝皇室来说,康熙活了68岁算长寿,可他的后代里,好多孩子没活过10岁。普通百姓家更惨,孩子生下来要是染上天花、麻疹,基本只能听天由命。要是把早夭的排除,活过成年的古人其实能到五十多岁。 医疗水平差才是致命的。古人没有抗生素,一点感染都可能发展成大病。现在割个阑尾是小手术,在古代碰上这情况,只能硬扛,扛不过去就没了。御医算当时最顶尖的医生,可他们连皇帝的病都常搞不定,好多皇帝的死因就俩字“病逝”。 产妇生孩子更是闯鬼门关,没有消毒设备,没有助产技术,母婴死亡率高得吓人。 瘟疫一来更是尸横遍野。 江南地区以前老闹瘟疫,唐代到清代就没断过。宋熙宁八年那次,两浙地区不管富人穷人都得病死了,十个里没了五六个。 古人不知道瘟疫是病菌传播,还把垃圾粪便往河里倒,河水污染了又拿来喝,瘟疫自然越传越广。就算有隔离制度,普通百姓也没条件执行,只能眼睁睁看着疫情扩散。 战乱和饥荒也不停折腾人。古代打仗频繁,国家一征兵,家里的壮劳力就没了,粮食还得被抢走大半。剩下的人吃不饱饭,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差得很,一点小病都扛不住。 要是赶上洪水、旱灾,地里没收成,饿死的人能堆成山。明末江南那场大瘟疫,就因为饥荒加战乱,一条街百来家,没一家能幸免。 还有些人自己“作死”。魏晋时期的有钱人流行吃五石散,这东西含重金属,本来是治病的药,被他们当成保健品吃。吃了之后燥热难受,只能喝冷水、穿薄衣缓解,好多人重金属中毒早死了。这种风气还传染,连文人墨客都跟着学,觉得是时尚。 古人不是不想长寿,实在是时代太残酷。没有干净的水,没有有效的药,没有足够的粮,随便一点意外都可能夺走性命。那些看似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这些硬伤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从南到北
很多现在小病以前就是完蛋的,例如肺炎感冒阑尾炎
息灭贪瞋痴
你说短就短?还是人云亦云?怎么平均? 堕胎算吗?自杀算吗?战死,非战争杀人算吗?
少将
还有人想穿越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