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印度的表现来看,APEC两次拒绝印度加入是完全正确的。 印度就是个搅屎棍,只要有印度加入的国际组织中,印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其中搞事情。这一点,早就从上合组织的运作里看得明明白白。 APEC本身是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合作机制,宗旨是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加速经济一体化,讲究的是成员间协商一致、务实合作。 印度连太平洋沿岸国家都不算,地理上就没踩准门槛。更关键的是,APEC怕的就是印度那套“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脾气,这种脾气在其他国际组织里已经暴露无遗。 就说上合组织青岛的国防部长会议吧,那次会议本来要签一份联合声明,核心是推进成员国反恐合作、共享情报,这对区域安全是好事。 可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硬是不签字,成了所有成员国里唯一一个反对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没写进声明,觉得这份文件“迎合了巴基斯坦的叙事”。 要知道,克什米尔问题存在领土争议,中国向来持中立态度,不会在联合声明里提这类敏感话题。 而且中巴是战略合作伙伴,声明里要是特意点出巴基斯坦相关的争议,根本不符合合作原则。 印度不管这些,一门心思要把自己的诉求强加到所有国家头上,最后直接导致整份联合声明泡汤,上合组织的反恐合作推进也受了阻。 更过分的是印度还把会场当成了炫耀的舞台。拉杰纳特·辛格当着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的面,大谈特谈“辛杜尔”行动的军事胜利,完全不顾及会议主题和东道主颜面。 事后印度媒体还吹嘘这是“战略气魄的体现”,丝毫不觉得自己搅了局。这种只讲自己利益、不顾集体合作的行事风格,跟APEC追求的“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理念根本拧不到一块儿。 印度的搅局还不止于硬刚,更有一套隐蔽的操作。欧洲一个独立智库曾揭露,印度有个叫斯里瓦斯塔瓦的集团,从2005年就开始搞系统的信息战。他们建了750多家虚假媒体,还复活了早就倒闭的机构,专门编造抹黑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假新闻。 这些假新闻会被印度正规媒体转载,再扩散到全球,制造虚假舆论。比如有次他们冒充欧盟媒体发文,说欧洲议会要对华采取强硬行动,最后越传越离谱,变成了“欧盟拟对中国采取强有力行动”。他们甚至雇人冒充非政府组织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言,攻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要是印度进了APEC,这套玩法大概率会搬到亚太经贸合作的场合。APEC讨论贸易自由化、区域互联互通这些议题时,印度要是觉得自己没占到便宜,说不定就会用类似的手段搞破坏。要么在协商时硬杠到底,否决共识;要么暗地里散布假消息,挑拨成员间关系,比如编造某国搞贸易保护的谣言,破坏APEC的合作氛围。 要知道APEC的决策机制是“协商一致”,只要一个成员反对,决议就通不过,这跟上合组织的规则类似。印度在上海合作组织里能用一票否决卡掉联合声明,到了APEC,完全可能用同样的方式阻挠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等议题的推进。到时候,APEC多年积累的合作成果都可能被拖累。 而且APEC成员大多是太平洋沿岸的贸易大国,讲究务实合作,比如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简化通关流程这些事,都需要成员间互相配合。印度连基础的合作心态都没有,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优先,根本不可能踏踏实实参与这类协作。 现在再看APEC两次拒绝印度,真的太明智了。当初拒绝的表面理由是印度不在太平洋沿岸,实际上恐怕早就看透了印度的搅局本性。要是让印度进来,APEC恐怕会从一个务实的经济合作平台,变成印度争私利、搞对抗的舞台,到时候受影响的是所有成员的经贸利益。 印度自己可能还觉得没加入APEC是损失,其实恰恰是APEC躲过了一劫。看看它在其他组织里的表现,就知道这个“搅屎棍”要是进了亚太经贸圈,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纷争,根本推进不了任何实质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