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失踪了!11月2日,因泄露以军虐囚视频而辞职的以军军事检察长伊法特·托默-耶路

分享星辰 2025-11-03 15:49:46

她失踪了!11月2日,因泄露以军虐囚视频而辞职的以军军事检察长伊法特·托默-耶路撒利少将与外界失去联系,她的汽车被发现遗留在特拉维夫附近一处海滩上。那么,伊法特去了哪里?有这几种可能:一是她可能仍在特拉维夫的海里游泳,只是游的有点“远”;二是她可能被某些不明身份的人劫持了,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点;三是她可能已经被物理消灭了;四是她可能觉得待在以色列不安全,所以弃车逃往他国了。 真相在2日晚就揭开了面纱——这位敢说真话的少将压根不是失踪,而是被自己效忠的国家逮捕了。和她一起戴上手铐的,还有另一位前首席军事检察官马坦·索洛莫什,警方给两人扣上的罪名是“泄密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3日一早就得去特拉维夫地方法院接受还押听证。这剧情反转得让人脊背发凉,一个揭露军队暴行的检察官,最终却成了被追责的“罪犯”,这逻辑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伊法特的遭遇早有伏笔。10月31日她主动辞职时,就明明白白说了缘由——去年8月是她批准公开那段虐囚视频,“即便是最恶劣的被关押者,也不应该遭到这样的虐待”。可这句守住人道主义底线的话,在以色列右翼政客眼里成了“叛国”行径。国防部长卡茨早放话要免她的职,右翼势力更是把怒火都撒在她身上,毕竟在他们看来,视频泄露让以色列丢了脸,比士兵虐待囚犯本身更不可饶恕。 那段引发轩然大波的视频,足以说明伊法特的坚持有多重要。2024年8月,以色列第12频道播出的画面里,多名以军士兵将一名蒙眼的巴勒斯坦囚犯围在盾牌中间,公然实施性虐待,医疗记录显示这名囚犯事后重伤。视频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5名涉事士兵被刑事指控,可以色列的追责重点却跑偏了——他们不去深究虐囚的根源,反而盯着“谁泄露了视频”不放。内塔尼亚胡甚至在11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痛斥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公关危机”,字里行间满是对声誉受损的焦虑,却对人权被践踏的事实避而不谈。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一直否认存在系统性虐囚。可加沙卫生部门11月1日披露,以方归还的巴勒斯坦在押人员遗体上,清晰留着枪击、破坏和虐待的痕迹,75具遗体中还有不少身份无法辨认。人权组织早有报告证实,巴勒斯坦囚犯在以色列拘留中心常遭遇任意暴力和性虐待,伊法特的揭露不过是撕开了冰山一角。她的勇敢,却戳破了以色列精心维护的“文明”假象,这才招致了雷霆打压。 被捕前,伊法特给家里留下了一封告别信,汽车停在悬崖边的海滩上,这些细节透着难以言说的绝望。她或许早就预料到,选择站在真相一边,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从军事检察长到阶下囚,她的遭遇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权力为暴行背书,当真相成为禁忌,坚守正义的人往往会成为被牺牲的孤勇者。 这起事件远不止个人命运的沉浮。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想削弱军事司法系统,这次正好借着视频泄露事件大做文章,既转移了国际社会对虐囚问题的关注,又能打压异见力量,可谓一箭双雕。只是这种“捂嘴式”的危机公关,终究掩盖不了事实。伊法特可能会被定罪,视频泄露事件可能会被淡化,但那些被虐待的囚犯、被践踏的人权,以及一个国家对正义的漠视,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如今,特拉维夫的海滩依旧平静,但这场围绕真相与权力的博弈,还远未结束。人们记住的,不会是所谓的“公关危机”,而是一位少将坚守良知的勇气,以及一个国家在利益面前对人道主义的背叛。阅读量少是什么原因?

0 阅读:49
分享星辰

分享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