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位穿着破烂身体虚弱的老农民来到济南军区,他询问士兵道:“你们的杨司

陈砚之 2025-11-03 18:58:47

1971年,一位穿着破烂身体虚弱的老农民来到济南军区,他询问士兵道:“你们的杨司令在吗,我找他有事。”士兵反问他:“你是什么人,你找我们杨司令有什么事情。” 侯礼祥1912年出生在湖北江陵熊河镇侯垱村,家里穷,早年读了四年私塾,父母走后十五岁就出去闯荡。先到荆州,再辗转武汉。1928年5月,他听说江西那边闹革命,就一头扎进去。1929年春节前,红军扩编,他加入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五连,当兵才半年就升连长,同年3月入党。那时候他用名李祥,干得卖力,很快就站稳脚跟。 1934年,红一方面军在江西整编,侯礼祥当连长,杨得志当营长,两人开始搭班子。长征一打响,侯礼祥编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从班长干起,步步升到排长、连长、一营营长,最后当上一团团长。杨得志先是团长,后升师长。侯礼祥冲在最前,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全都参加。长征路上,两人情谊深,出生入死,结下铁杆交情。 长征结束,侯礼祥伤太重,1939年初回后方,先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组织让他回江陵干地下工作,他去监利朱河、周老嘴、江陵普济观等地,当国民党保长、联保主任,化名侯文斌,暗中收集情报,拉人入伍。1940年4月,箱子丢了,里面证明材料全没了。监利县城丢了,地下网崩盘,上级联系彻底断。他只好回老家,以农民身份过日子。 新中国成立了,侯礼祥想凭功劳过好日子,可证明没了,到处碰壁。土地改革时,他提意见,村干部不听。村民听他说自己是红军团长,全当吹牛。有人甚至疑他是汉奸,因为当过保长。他写信给部队,石沉大海。就这么忍了近20年,1961年起开始往北京、北京军区寄信,找杨得志、杨勇,可信总丢了。他在家乡林场干活,日子苦哈哈。 1971年秋,侯礼祥在林场看到报纸,杨得志当上济南军区司令员。他赶紧写信诉苦,信却被村干部扣了,还说他伪造文件。侯礼祥一咬牙,收拾点干粮,从江陵出发。搭渡轮到沙市,再搭车北上,折腾几周,59岁的他终于到济南军区。身体虚弱,旧军装洗得发白,他直奔大门,坚持要见杨司令。 卫兵不信,让他走。侯礼祥死守门前,每天早来晚走,几天几夜不挪窝。卫兵换岗,杨得志正好出来巡视。侯礼祥一眼认出,拉住不放,把长征后转地下、箱子丢了、联系断、回乡证明不了的全说了。杨得志听完,查档案,才知道红军时李祥就是侯礼祥,抗战时监利打仗,以为牺牲了,没人找。 杨得志带侯礼祥进军区,马上行动。查清来龙去脉,他亲自回湖北江陵县委。坐下就把侯礼祥长征打仗、地下贡献全摆出来。县委信了,组队核查,调档案,走访老同志,全对上号。事实清楚,县委决定补他亏欠:盖三间瓦房,每月40元补助,医疗全包。工作人员到村,量地起房,很快建好。 侯礼祥住进新瓦房,拿上补助,病了直接去医院。杨得志又来村里,检查落实情况,一切就位。侯礼祥后半辈子总算安定。1991年,他在家安详走,享年80岁。一辈子从红军团长到普通农民,再到正名,靠的就是那股不服输劲儿。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