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理正式宣布! 11月3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于1日签署命令,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能源开发协议的第三和第四条,理由是芬兰自2022年4月起就单方面拒购俄电,俄方自然不再承担补偿性能源供应义务。 当全世界盯着APEC峰会时,克里姆林宫冷不丁甩出这张王牌,1972年签的《武奥克萨河能源协议》被一刀砍断核心条款。 表面看是停止“补偿性供电”,实则是普京对芬兰的敲打,时机选在全世界都盯着 APEC 峰会的时候甩出来,玩的就是出其不意,让芬兰连反应的缓冲都少了几分。 1972 年签下的《武奥克萨河能源协议》可不是张废纸,当年苏联和芬兰能坐下来谈跨境开发水电站,核心就是一场能源换资源的默契 —— 芬兰能利用武奥克萨河上游的水资源建伊马特拉水电站,靠的就是俄方在协议第三和第四条里承诺的补偿性能源供应。 说白了就是用稳定的电力保障换水资源的开发权,这合作一维持就是半个多世纪,早成了两国关系里的一根重要纽带。 芬兰大概是在 2022 年 4 月觉得自己腰杆硬了,单方面喊停了俄电采购,当时可能觉得就占全国总消耗量 10% 的俄电,断了也无所谓,瑞典那边能补上。 可他们忘了,能源合作从来都不只是 “买电” 这么简单,那背后是几十年的协作惯性和隐性的成本优势。 俄方当时没立刻翻脸,只是在一个月后停了供电,算是给了台阶,可芬兰没接,反而在后来还跟着关闭了与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光南卡累利阿地区每天的旅游收入就少了 100 万欧元,这等于把关系一点点推向冰点。 现在俄方终止核心条款,等于是抽走了这根纽带里最实在的好处。别小看 “补偿性能源供应” 这几个字,当年协议里写的可不是市场价供货,大概率是带着优惠的稳定配额,不然芬兰不会心甘情愿守着协议这么多年。 而且伊马特拉水电站作为合作关键节点,其运行调度多少还和俄方的斯韦托戈尔斯克水电站相互关联,真要彻底撕破脸,后续水电开发的麻烦只会多不会少。 芬兰现在嘴上说电力供应没问题,但看看隔壁德国的例子就知道滋味不好受,德国自从停了俄罗斯天然气,民众取暖费四年涨了 82%,一套 70 平米公寓的年供暖费都飙到 1180 欧元,芬兰现在靠瑞典补电,成本只会比俄电高,只是这账暂时还没摊到普通民众面前。 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用能源当 “提醒” 了。之前波兰、保加利亚拒接卢布结算天然气,俄方说断气就断气,就是立了个规矩:想跟俄做能源生意就得守俄的规矩,单方面撕毁默契就要付出代价。 芬兰显然也踩了同一个坑,以为靠向西方靠拢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自己和俄罗斯就隔一条边境线,能源命脉上的牵制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欧盟这几年喊着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结果呢? 2021 年还占 45% 的俄天然气份额,降到 2023 年的 18%,代价是欧洲天然气批发价成了美国的五倍,工业用电是美国的 2.5 倍,等于把真金白银拱手送给了美国能源商。 芬兰现在怕是有点骑虎难下,协议核心条款没了,不仅没了便宜俄电,未来和俄方在跨境资源开发上的合作也没了保障。 克里姆林宫这步棋走得妙就妙在 “精准”,不搞全面制裁,不掀桌子,就盯着 50 年前的协议下手,既占了理 —— 是芬兰先单方面拒购俄电违约在先,又打在了痛处 —— 掐断了长期的能源便利,还不会引发国际社会过度反弹,毕竟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 “一方违约另一方可终止义务”。 这敲打里还藏着层更深的意思:别以为加入了阵营就能高枕无忧,俄罗斯有的是办法让你记住谁是邻居。 能源这东西不像其他商品,说换供应商就换,管道、配额、价格都是经年累月谈出来的,芬兰放弃俄电后,看似找到了替代来源,可隐性成本早悄悄涨了上去。 就像俄罗斯之前对欧盟的天然气操作,表面看份额降了,可 2024 年又靠液化天然气和 “土耳其溪” 重回欧洲第二大供应国,说明能源牌的主动权还在俄方手里。 芬兰现在被这记 “冷拳” 打懵了,估计得好好算算,到底是跟着西方站队划算,还是保住和邻国的能源默契更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