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主播:大部分人不喜欢中国人。中国主播的回答让他哑口无言,网友说:韩国人只是不喜欢中国人,但是中国人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感觉韩国的存在。 最近一场中韩主播的跨国连线火了,韩国主播上来就说“大部分韩国人不喜欢中国人”,这话一出口,连连线氛围都僵了。 没想到中国主播接话特别实在,说咱们普通人压根儿没把韩国放在日常关注点里,这话传上网后,网友更直接,“韩国人是不喜欢中国人,但中国人脑子里根本没咋惦记韩国”。 只能说,韩国主播那番 “大部分韩国人不喜欢中国人” 的论调,本质上是把自家那点情绪当回事儿,却没搞明白中国人的日常关注点里压根没给韩国留多少位置,这种认知差才让中国主播的回应显得格外戳中要害。 先从大家最常接触的出境游说起,2024 年赴韩的中国游客有 469 万人次,看着不算少,但放在中国 1.2 亿多的出境游总量里,连零头的零头都算不上。 更关键的是,这 469 万还得排在日本 698 万、泰国 673 万之后,只能算个凑数的第三。而且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满意度榜单里,前十里全是澳门、新加坡、英国这些地方,韩国连影子都没有,说明大家就算去了韩国,也只是顺道逛逛,压根不会往心里去。 反观韩国,却把中国游客当 “经济救星”,算着每多 100 万游客就能拉动 0.08% 的 GDP,这种 “一方在意一方随意” 的反差,早就说明谁更需要谁。 再看日常消费,韩国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代起亚在全球卖得风生水起,2024 年总销量超 700 万辆,可在中国市场却惨到连 1% 的份额都守不住,2024 年才卖了 25 万辆,2025 年更跌到 18 万辆。要知道比亚迪一家 2024 年就卖了 214 万辆,零头都比韩国车全年销量多。 早年满街跑的索纳塔、途胜早就被比亚迪汉、长安 CS75 挤得没位置,北京现代的工厂从 165 万辆产能砍到 45 万辆,不少厂区都闲置了,这种市场存在感,怎么可能让中国人天天惦记。 就连韩国引以为傲的美妆、家电,也早不是主流选择,萨德事件后八成中国消费者觉得韩国产品形象受了影响,现在大家货架上摆的不是国货就是欧美大牌,谁还特意盯着韩国牌子买。 文化领域更能说明问题,韩流虽然在全球喊得热闹,可在中国早没了当年的声势。2024 年 K-Pop 专辑出口中国才 5979 万美元,不仅不如日本的 8980 万,还被美国的 6029 万甩在后面。 Spotify 上韩语歌曲的播放量前几名是美国、印尼、巴西,中国连前五都没进,那些在全球开巡演赚得盆满钵满的韩团,比如 SEVENTEEN 一年巡演收入 1.2 亿美元,可中国场次占比少得可怜,大部分粉丝也就是刷到短视频时看两眼,转头就去追国产剧了。 限韩九年下来,内娱早就把市场填满了,鹿晗关注韩团成员上热搜看着热闹,可那只是偶发的跨界互动,大多数人平时刷的是国产综艺,听的是中文歌,韩国文化早就成了 “查无此人” 的背景板。 至于日常话题,中国人的注意力早被国内的房价、教育、就业这些实在事占满了,国际上要么聊中美关系、俄乌冲突这种大事,要么看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旅游地的攻略。 韩国偶尔上热搜,不是因为 “汉字起源” 这种离谱言论被怼,就是免税店盼着中国游客去消费,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能真正走进普通人的日常。 有民调说中国网民对韩国好感度 41%,比印度还高,但这只是数据而已,就像你可能对某个路人有印象,却绝不会天天惦记一样。 韩国人把 “不喜欢” 当回事儿,本质是一种自嗨式的情绪输出,可中国人的生活里有太多更值得关注的人和事,韩国既不是重要的经济伙伴,也不是日常的文化来源,更不是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玩家,自然很难走进普通人的脑海里。 中国主播说 “没把韩国放关注点里”,不是故意抬杠,而是说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韩国只是地图上的一个邻国,偶尔路过,从不会特意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