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大将王保保在两军阵前连杀六员明将,黑太岁常遇春一催战马,手持丈八点钢枪来战。

海冬谈文 2025-11-04 11:42:40

元末大将王保保在两军阵前连杀六员明将,黑太岁常遇春一催战马,手持丈八点钢枪来战。王保保一见是常遇春,哈哈大笑:“黑太岁,我打的就是你。其他人,不值一提!” 王保保与常遇春这一场恶斗,堪称惊天动地。两人武艺都在伯仲之间,斗了近百回合,依然难分胜负。最终,常遇春凭借着一股不要命的悍勇,略占上风,一枪刺中了王保保的战马。王保保落荒而逃,元军也随之溃败。这一仗,常遇春算是为明军挽回了颜面,大大振奋了士气。 不过,这场单挑只是两人漫长交锋中的一个缩影。王保保,作为元末最著名的将领之一,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是元朝在北方最顽固、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而常遇春,则是朱元璋麾下头号猛将,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们之间的对抗,是元明鼎革时期最关键的战事。 要说他们之间最重要的一场大战,当属太原之战。那是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明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此时,王保保正率领元军主力在山西一带。 徐达和常遇春敏锐地意识到,王保保这支主力不除,北方就不得安宁。于是,他们挥师西进,直扑山西。王保保也深知此战关系重大,亲率精锐驻守太原,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 当时,王保保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他计划趁明军立足未稳,夜间劫营。然而,这个计划被明军的侦察兵探知。徐达和常遇春将计就计,决定“批亢捣虚”——你不是要来偷我的营吗?那我干脆趁你军营空虚,直接去端你的老巢! 当天晚上,当王保保的部队悄悄出城,准备袭击明军大营时,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精锐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太原城下。王保保没料到明军反应如此之快,措手不及。仓促之间,他带着少数亲兵卫士狼狈逃跑,连大军都来不及组织。明军趁势发动总攻,城内的四万元军群龙无首,全部投降。 这一仗,是王保保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惨败。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几乎一战输光。而明军则凭借此战,彻底扫平了山西的元军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原之战后,王保保逃往甘肃(当时称甘肃行省),收拾残部,继续与明军对抗。而常遇春则与徐达继续挥师西进,攻打陕西。在征战途中,这位一代名将不幸暴病死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讯,悲痛不已。常遇春的早逝,对明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王保保得知老对手去世的消息,心情恐怕也十分复杂。他失去了一个最可怕的敌人,但也失去了一个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机会。 常遇春死后,王保保的压力并未减轻。明朝由徐达等人继续执行肃清北元的战略。洪武三年(1370年),徐达再次挂帅北伐,与王保保在甘肃沈儿峪展开决战。这一次,王保保再次遭遇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仅带着妻子儿女等几个人渡黄河逃走,远遁蒙古草原。 尽管屡战屡败,但王保保对北元的忠诚始终未变。他逃到草原后,被北元皇帝妥懽帖睦尔继续重用,成为北元政权的顶梁柱。他不断骚扰明朝边境,成了明朝北方一个长期的边患。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三次北伐,兵分三路,意图彻底消灭北元。中路由徐达率领,直扑王保保的驻地。这一次,王保保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他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轻敌冒进的徐达中路明军引入埋伏圈,在土剌河(今蒙古国境内)一带大败明军,让明朝遭受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挫折。 这场胜利,稳住了北元政权在草原的根基,也保住了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威名。此后,他继续活跃在北方边境,直到洪武八年(1375年)病逝于哈剌那海(今地不详)的衙庭。 总的来说,王保保与常遇春的战争,是元明之际两大军事集团最高水平的较量。常遇春勇猛无双,是开疆拓土的利刃;而王保保坚韧不拔,是守护旧朝的坚盾。他们之间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勇武,更取决于国力、战略和时运。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而王保保,则以其顽强的抵抗,成为了元朝最后的将星,其故事至今仍让人感慨。

0 阅读:610

评论列表

龙头居士

龙头居士

2
2025-11-05 14:49

张无忌的大舅哥!

猜你喜欢

海冬谈文

海冬谈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