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百病生!中医提醒:有这两个表现就要注意了,一杯水帮你补气又补血 你是不是

昌勇下 2025-11-04 16:56:10

气血不足百病生!中医提醒:有这两个表现就要注意了,一杯水帮你补气又补血 你是不是总觉得浑身没劲? 明明没干啥重活,却累得眼皮都抬不起来; 脸色蜡黄得像蒙了层灰,涂多少粉底都盖不住; 头发一掉一大把,指甲脆得一折就断? 别不当回事! 老中医常说 “气血为人体之根本”,这可不是随口念叨的老话。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功能,都和中医说的 “气血” 密切相关。 气血一旦亏虚,就像汽车没了油、庄稼缺了肥,各种小毛病自然找上门。 今天就来扒一扒,气血不足的两个 “显眼信号”,还有一杯日常能喝的养生水,帮你悄悄补回气血。 先说说第一个信号:晨起头晕眼干,下午更蔫。 很多人觉得这是没睡好,其实不然。 中医讲 “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生血”,气血充足时,眼睛明亮有神; 气血亏虚了,肝得不到滋养,眼睛就会干涩、模糊,早上起床还会头晕乎乎的,像裹了层棉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上班族,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血不足表现,其中晨起头晕眼干的占比高达 72%。 更关键的是,这种疲惫不是休息能缓解的,到了下午会更严重,四肢发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这就是因为上午耗了一夜储存的气血,下午供应不上,身体自然 “罢工”。 你要是天天这样,可得警惕了,这是气血在喊 “救命” 呢。 第二个信号更直观:脸色差 + 手脚冰凉。 脸色是气血的 “晴雨表”,气血足的人,脸色红润有光泽,透着健康的好气色; 气血不足的人,脸色要么蜡黄,要么苍白,还可能长斑、暗沉,连嘴唇和指甲都是淡白色。 再摸摸手脚,哪怕是夏天,手脚也常年冰凉,冬天更是冰得像揣了块冰疙瘩。 这是因为气血亏虚后,无法顺畅循环到四肢末梢,就像水管里的水不够,远端自然供不上。 上海某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气血不足的人群中,女性占比高达 83%,尤其是 25 到 45 岁的女性,经期、生育都会耗损气血,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 别以为这只是 “体质问题”,长期下去,免疫力会下降,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甚至会影响内分泌,让姨妈都变得不规律。 为啥现在人这么容易气血不足? 说白了,都是生活习惯造的。 熬夜刷手机,熬的是肝血; 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伤的是脾胃,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久坐不动,气血循环变慢,瘀堵在一处,自然无法滋养全身。 这就像一个生产运输系统,原料不够、机器坏了、道路堵了,气血怎么可能充足? 但也不用慌,中医调理讲究 “润物细无声”,不用刻意大补,一杯日常喝的养生水就管用。 这杯养生水,食材常见到菜市场就能买到: 红枣三颗、桂圆两颗、枸杞十粒,用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就能喝。 红枣补中益气,桂圆养血安神,枸杞滋补肝肾,三者搭配,温和不燥热,刚好契合 “补气养血” 的需求。 这里要提醒一句,桂圆性温,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少放一颗; 枸杞含糖量不低,血糖偏高的朋友要控制量。 关键在坚持,每天喝一杯,比喝那些冷冰冰的饮料强多了。 除了这杯养生水,还有两个小习惯要记住。 一是睡前泡泡脚,用 40 度左右的温水,泡 15 分钟,能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二是少生气多微笑,中医说 “怒伤肝”,肝气郁结会影响气血运行,笑一笑,肝气顺了,气血自然通畅。 最后总结一句: 气血不足从不是小问题,但也不用吓得慌。 记住两个信号:晨起头晕眼干、脸色差手脚凉; 坚持一个方法:红枣桂圆枸杞水; 做好两个习惯:睡前泡脚、少怒多笑。 气血养好了,身体自然结实,脸色红润,干啥都有劲。 养生不用搞复杂,把日常的小事做好,就是最好的调理。

0 阅读:105
昌勇下

昌勇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