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看了张洪章的简历才知道他到底有多牛,高中就入党了 这履历里藏的本事,

开始环游世界 2025-11-04 17:09:39

天呐 看了张洪章的简历 才知道他到底有多牛,高中就入党了 这履历里藏的本事,远超“身体素质好的航天员”标签 张洪章1986年4月生在山东滨州,2004年8月刚满18岁那天入了党,2008年从山东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之后考进中科院读博士,2013年博士毕业进中科院当研究员,2020年9月被选进第三批载荷专家航天员队伍,2025年跟着神舟二十一上了太空 他不是“只会上天”的航天员,是“带着科研任务”的载荷专家——研究高比能量电池技术,当研究员时带过硕士生,负责的项目跟手机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都沾边。入选航天员后,要学的不止是太空走路、穿舱,还有怎么操作空间站里的实验设备:比如航天医学样本的冷冻保存,空间材料的熔融实验,每一步都要用到他的专业知识。他还会打太极拳,练了十几年,说是能在科研压力大时稳心态,也能在太空微重力环境里保持身体协调 为什么张洪章能从实验室走进航天舱? ① 第三批航天员专门招“载荷专家”,要求相关专业博士+3年以上科研经验,他刚好符合——博士研究电池,工作7年做过多个国家级项目 ② 身体条件卡的是“实用型”——载荷专家不用像飞行员那样裸眼视力1.5,矫正后1.0以上就行,他戴眼镜但能精准操作实验仪器 ③ 综合能力够硬——科研时练的“盯着数据找问题”的专注力,比单纯身体好更适合太空实验,毕竟实验步骤错一步,地面团队要补半天 以前提起航天员,大家想的是“离心机转几十圈不晕”“在太空翻跟头”,但张洪章的任务不一样——他要把地面实验室搬上太空。比如他研究的电池技术,要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突破了,以后我们的手机可能充一次电用一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翻一倍。这种“从太空到生活”的链接,才是他最“牛”的地方 有网友问“航天员能现在能戴眼镜了啊,以前近视考飞行员都直接淘汰了[呲牙]” 其实不是标准松了,是分工变细了——飞行员要开飞船看窗外,得裸眼清楚;但载荷专家要的是“能看懂实验数据、操作精密仪器”,矫正后达标就行 我觉得张洪章的优秀不是“早入党”“高学历”,是把“科研人”的严谨和“航天员”的勇气揉到一块了。他不是“为了当航天员而放弃科研”,是带着自己的专业本事,去做“只有他能做的事”。这种“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比“什么都懂一点”更让人佩服 你觉得科研型航天员的工作,离我们的生活远吗?

0 阅读:68
开始环游世界

开始环游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