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翻个身——他老婆安倍昭惠在他死后,直接开启了“环

开始环游世界 2025-11-04 22:18:22

安倍晋三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翻个身——他老婆安倍昭惠在他死后,直接开启了“环球旅行模式”,嘴上喊着“公益文化外交”,说白了就是拿着他的抚恤金到处游山玩水,就连咱们的黄山,她都偷偷跑去爬了一圈。 可这趟“旅行”没表面那么简单,机票酒店的钱没从抚恤金走,反而扯出日本政坛的“遗属规则”,还有她藏在游山玩水里的“人脉局”。 2022年7月安倍晋三遇刺后,安倍昭惠的行程表被扒得底朝天——2023年5月飞莫斯科,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碰了面,手里接过对方递的红玫瑰,晚上坐前排看《天鹅湖》;10月奔美国,在海湖庄园见了特朗普,两人聊了半小时“美日旧交情”;同年秋天,她悄悄爬了黄山,穿浅蓝运动装戴黑墨镜,跟普通游客挤缆车,照片被网友拍下来传到网上;2024年6月又去台南,参加芒果节,跟果农一起种“友谊树”,桌上摆着九种芒果,她拿叉子戳着尝,说“比日本的甜”。日本前首相遗属的补助有硬规矩,根据《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法》,生活年金每月约35万日元(合人民币1.7万),只能用来交房租、买食材;丧葬补助500万日元(合25万人民币),限定办葬礼、买墓地,跟旅行半毛钱关系没有。安倍昭惠的旅行费用,要么来自她娘家森永制果的家底,要么是安倍晋三生前设立的“安倍纪念基金会”赞助,跟抚恤金不沾边。 其实,安倍昭惠的“公益文化外交”早有铺垫——安倍晋三在位时,她就跟着跑过20多个国家,帮着推广日本的茶道、花道;2023年她发起“日中民间文化交流项目”,本来想邀请中国艺术家去日本办展,结果因为黄山之行的争议,项目延期了3个月。日本网友翻出她的旧账:2019年她跟安倍晋三去印度,在泰姬陵前拍的照片里,她背着的包是LV限量款,当时就有人说“遗属的生活过得太滋润”。还有,她维护的人脉不只是政要——2024年3月,她在东京见了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夫人金正淑,两人一起做了韩国辣白菜,说要“延续韩日民间友谊”;5月又去了澳大利亚,跟当地的华人商会吃饭,聊“日本进口中国农产品的事”;甚至2024年春节,她还在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学写春联,写了“恭喜发财”四个字,拍视频发到网上,说“想跟中国朋友拜个年”。这些行程没公开,却被日本《读卖新闻》偷偷记在小本本上,说她“在用安倍的旧关系,搭自己的外交桥”。 为什么安倍昭惠的旅行会被骂“游山玩水”? ① 行程不透明——她从来没公开过旅行的费用来源、具体目的,网友只能靠猜,比如爬黄山是私人旅游还是“文化考察”,没人说得清; ② 身份敏感——安倍晋三是右翼政客,他的遗属去台南这种敏感地点,很容易让人联想“是不是在搞政治小动作”; ③ 名义和行为不符——嘴上说“公益”,但看芭蕾、尝芒果更像私人享受,没看到具体的公益成果,比如帮贫困地区捐过款,或者办过文化展。 对安倍昭惠来说,这趟“环球旅行”不是玩,是“守遗产”——安倍晋三留下的“安倍派”在国会还有40多个席位,她得靠这些行程,把安倍的旧人脉绑在一起,不让派系散掉;对日本民众来说,他们在意的不是她旅行,是“公平”——普通老百姓领年金要算着花,前首相遗属却能全球飞,就算钱不是抚恤金,也会让人觉得“特权在作祟”;对中国来说,她偷偷爬黄山的行为,触碰了“私人身份”和“敏感身份”的边界——作为前首相夫人,就算以私人名义来,也该提前报备,毕竟黄山是中国的著名景点,她的出现会引发关注,就像“戴着名人面具的普通游客”,难免让人多想。 有网友说“但换个角度看,遗属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未必全是坏事?比如台南芒果节这种民间互动,客观上也能促进地方友好。当然行程透明度确实值得商榷🤨”,这话点出了核心——民间交流是好事,但藏着掖着只会让好事变坏事,就像糖里裹着玻璃渣,吃的时候得小心。 我觉得,安倍昭惠的心思能理解——她想帮安倍守住政治遗产,也想做点自己的事,但方法错了。前首相遗属的身份,本来就自带“放大镜”,每一步都得放在阳光下。要是她把行程公开,把公益项目落地,比如真的办个日中文化展,或者帮日本农民卖农产品,网友也不会骂她“游山玩水”了。毕竟,“公益”不是嘴上说说,得让大家看到实在的东西。 这事你怎么看?是觉得她在“守遗产”,还是在“瞎折腾”?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开始环游世界

开始环游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