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90岁老人因病去世,家人将其火化后,骨灰里竟然莫名多出4个钢钉?殡仪馆说做过手术,但这说法让老人家属不能接受,因为老人根本没做过手术,医院也出示了证明,老人无手术史!儿媳说全家都怀疑:这骨灰根本不是我婆婆的! 事情要从 11 月初说起。蔡女士的婆婆因肺部感染在家中去世,家人按照当地习俗,当天就联系了殡仪馆,办了火化手续。 火化结束后,工作人员把骨灰装进蓝色的骨灰盒,只简单说了句 “都在这里了”,就催着蔡女士签字确认。 那时全家人都忙着处理后事,没人细看,蔡女士签了字,抱着盒子回了家,打算第二天找个吉日安葬。 当晚守灵时,蔡女士想给婆婆的骨灰整理得整齐些,方便第二天下葬。 她拿出小勺,轻轻拨动骨灰,刚拨了几下,就碰到了硬邦邦的东西。起初她以为是没烧透的骨头碎片,可当那东西被拨出来,借着烛火一看,竟是一根带着尖的钢钉。 她吓得手一抖,小勺掉在地上,赶紧喊来丈夫和其他家人。 全家人围着骨灰盒,小心翼翼地分拣,又找出了 3 根一模一样的钢钉。4 根钢钉大小、形状都差不多,表面有些发黑,像是被火烤过。 “我婆婆一辈子就住过两次院,一次是高血压,一次是关节炎,都不用开刀,身上怎么会有钢钉?” 蔡女士的丈夫急得直跺脚,他回忆,母亲最害怕做手术,连拔牙都要犹豫好久,怎么可能会有植入体内的钢钉。 为了证明这一点,家人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婆婆生前就诊的医院,调取了所有病历。 医生翻看记录后,在证明上写下 “患者无任何手术史,全身无植入性医疗器械痕迹”,还盖了医院的红色公章。 拿着这份证明,蔡女士和丈夫找到了殡仪馆,想讨个说法。 负责接待的殡仪馆工作人员看了钢钉,第一反应是 “老人可能做过手术没说”。“有些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说不定年轻时做过手术忘了,或者没跟家人提过。” 工作人员的话让蔡女士更生气:“我婆婆身体情况我们最清楚,她连个小手术都没做过,医院证明都在这,你怎么不信?” 见家属态度坚决,工作人员又换了个说法,说钢钉可能是火化炉里掉的零件。 “火化炉用了好几年,偶尔会有螺丝、铆钉松动掉下来,混进骨灰里也正常。” 可这个解释更站不住脚 —— 蔡女士拿起一根钢钉,指着上面的纹路:“这是医用缝合钉,你看这弧度,是用来缝伤口的,火化炉零件能是这样?” 她还提出想查看当天的火化监控,看看婆婆的遗体进炉、出灰的全过程,却被工作人员以 “监控坏了,数据没保存” 为由拒绝。 没办法,家人只能联系当地的民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快到了现场,拿起钢钉仔细查看,又对比了殡仪馆提供的火化炉零件样本,最后说:“这确实是医用钢钉,不是火化炉的零件,材质和用途都不一样。” 民政部门则表示,会督促殡仪馆彻查当天的火化记录,看看是不是把骨灰弄混了。 “我婆婆操劳一辈子,最后连骨灰都可能被换了,我们怎么能甘心?” 蔡女士红着眼眶说,现在全家人都没心思办下葬的事,只能把装着钢钉的骨灰盒放在灵堂里,每天焚香祭拜,却不敢让婆婆 “入土为安”。 他们已经联系了司法鉴定机构,打算做 DNA 比对 —— 从骨灰里提取样本,和婆婆生前留在医院的血液样本对比,只要能匹配上,心里还能好受点;要是匹配不上,就算找遍殡仪馆,也要把婆婆真正的骨灰找回来。 现在殡仪馆还在等上级部门的调查结果,而蔡女士一家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 “不是我们故意找事,是我们不能让老人走得不明不白。” 蔡女士说,她只希望殡仪馆能尽快查清真相,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让婆婆能安心下葬。 你觉得这 4 个钢钉最可能是怎么出现在骨灰里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像蔡女士一家一样坚持追查真相吗?在你看来,殡仪馆应该怎么改进,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