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文人学社 2025-11-05 11:06:18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冲突刚开始时,俄罗斯的诉求很明确。那时乌克兰与北约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多次表达加入北约的意愿。 俄罗斯多次公开表示,北约东扩到乌克兰,会直接威胁本国安全,就像在自家门口被架起了枪炮。 所以最初的军事行动,更多是想通过武力施压,迫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同时推动乌克兰承诺 “中立地位”,从根本上消除北约东扩带来的安全隐患。 那时的军事部署也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俄军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试图通过快速推进,尽快达成军事威慑效果,迫使乌克兰回到谈判桌前。 当时不少分析认为,只要乌克兰在加入北约问题上松口,冲突很可能会很快降温,双方甚至可能通过谈判划定新的安全边界。 可局势的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没有坐视不管,反而迅速站在乌克兰一边。 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从单兵武器、防空导弹到主战坦克、远程火炮,甚至还分享情报信息。 与此同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涵盖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试图通过经济施压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 欧美这种 “全面下场” 的态度,让俄罗斯意识到,事情已经不是 “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那么简单了。 如果此时收手,不仅之前的军事行动成果可能付诸东流,还会让欧美觉得俄罗斯 “可被压制”,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安全威胁。 俄罗斯官方后来在声明中提到的,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本质上是想借乌克兰 “消耗俄罗斯”,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没有退路,只能继续打下去。 目标的转变也体现在军事行动的调整上。原本聚焦 “威慑” 的战术,逐渐转向 “控制关键区域”。 俄罗斯开始重点巩固对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南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部分区域的控制。 这些地方不仅有丰富的煤炭、钢铁资源,还有重要的港口,控制住这些区域,既能保障俄罗斯在乌克兰的 “战略支点”,也能在未来的谈判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随着冲突持续,俄罗斯还希望通过军事行动,打破欧美构建的 “反俄联盟”。 持续的战争会消耗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能力,毕竟长期提供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资金,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出现 “援助疲劳” 的声音。 俄罗斯通过能源合作、外交沟通等方式,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减少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孤立,让欧美意识到 “靠制裁和援助无法压垮俄罗斯”。 现在来看,俄罗斯不收手,本质上是局势推着目标不断调整的结果。 从最初的 “安全诉求”,到后来应对欧美介入的 “被动反击”,再到如今寻求 “战略主动权”,每一步转变都和冲突的实际发展紧密相关。而只要欧美对乌克兰的援助不停止,俄罗斯感受到的安全威胁不消除,这场冲突恐怕还会持续下去。

0 阅读:0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