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立陶宛真的出现了?这个国家竟然主动邀请赖清德访问,中国这68年的友谊怕不是喂了狗。 巴拉圭公开放话要最高规格接待赖清德,搞得外界一阵哗然,要知道中巴之间有着六十多年的交情,从上世纪就开始中国就一直在支持他们的农业,每年大豆出口三分之一以上都卖给中国,这钱要是断了,巴拉圭的经济根本吃不消。 可现在巴拉圭却突然高调亲近台湾,这一举动让人想起当年立陶宛,选择和中国对着干,结果直接丢了大笔生意,巴拉圭要是失去中国市场,不只是国家层面吃亏,还有所有人身上的真金白银。 光2023年中国买大豆的那一笔就占了他们全年出口的大头,往年中国还送农机、修渠道、疫情时送来大批救命的防疫物资,没有这些投入,巴拉圭根本没机会把农业搞上去。 佩尼亚政府做这些动作本意也许是想多争取一点国际空间或资本,有点想两头都讨好,但问题这是中国的底线,外交部马上进行了提醒,可中国没有急着正面冲突反而照常采购,甚至还多买了一部分,这个态度是在给台阶,也是看巴拉圭接不接茬,显得十分克制,但危险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赖清德那边最后访问没得成,说是技术性问题,真实原因大家都明白,巴国内农业圈开始低调收敛,生怕中国真的翻脸断单。 再看立陶宛前车之鉴,硬撑着选了边,最后丢掉了对华全部出口,经济损失到现在还缓不过来,巴拉圭差点走到悬崖边,幸亏没迈出最后一步。 南美不少邻国对巴拉圭这场风波看在眼里,心里都多了份警惕,小国夹在大国之间日子过得不容易,稍不留神就可能割了自家最要紧的生路。 真正能决定国家方向的往往是饭碗的问题,经济基础要是断了连张嘴讲话的底气都没有,巴拉圭这次折腾差点把自己多年的饭碗丢了出去,幸好最后稳住阵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