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和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中国商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05 15:56:52

11月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和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中国商务部星期二批评,荷兰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并希望荷兰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国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   这事可不光是两家公司闹矛盾那么简单,背后牵动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大神经,更碰了市场经济里最核心的“规矩”——产权和契约精神不能随便破。   2019年的时候,闻泰科技花了330亿,把当时快撑不下去的安世半导体给买了下来。没想到这一买,直接把这家欧洲公司的命运给盘活了。   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安世的营收直接冲到43亿,净利润也有7.24亿,比去年同期涨了12%还多——就这一个季度的收入,都比2022年行业最火的时候还高。   中方市场成了安世增长的“主引擎”,2025年第三季度,中方市场给它贡献了49.29%的收入——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其中汽车业务涨了26%还多,就连AI服务器和工业领域的需求,也被它精准抓住了。   到2024年10月的时候,安世不光把所有债都还完了,账上还躺着4亿美金现金,经营状态好得没话说。   可就在安世交出史上最好业绩的时候,荷兰政府突然插了一手,这操作别提多突兀了。   9月30号,荷兰官方翻出了一个72年前的老法律——《物资可用性法案》,拿“管理问题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当理由,直接把这家公司给接管了,还冻结了中资股东的管理权,说白了就是把中方该有的股权给抢了。   要知道这法律本来是二战后用来保障燃料、食品供应的,以前从来没用到过半导体公司身上,现在突然被拿出来“复活”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故意把“关键基础设施”的定义改了套上去——这种操作连欧洲自己人都不信,外界直接戳破了,说这就是在全球眼皮子底下“抢东西”。   更有意思的是背后的“推手”,后来曝光的法庭文件里写得很清楚,美国官员明着给荷兰施压,说要是荷兰想把安世从美国的国家安全黑名单里弄出去,就得把中国籍的CEO换掉——这明摆着就是插手一家荷兰公司的人事安排。   荷兰政府随后的动作,完全跟着美国的意思来,从10月26号开始,荷兰那边的安世直接单方面断了对东莞中国封装测试工厂的晶圆供应,可这家工厂,承担着安世全球80%的封装测试活儿,这一下精准打击,直接掐住了整个产业链的脖子。   这干预一出来,连锁反应马上就来了,全球汽车制造业先遭了殃。本田因为一直靠安世供芯片,没办法只能停了北美好几家工厂的生产——就这种断供,一天的损失就能有几百万美元。这一下逼得大众、宝马这些车企,只能绕开荷兰总部,直接找安世中国谈订单。   中国监管部门也很快出了反制措施,限制某些成品部件出口欧洲,而这些部件,正好是欧洲车企急着要的低端芯片和车规级芯片。以前能随便流通的几十亿芯片,现在多了道许可的坎,本来就紧张的欧洲供应链,这下更难了。   荷兰这么干,其实是在砸自己的“营商招牌”。保护产权本来是市场经济的底子,荷兰政府用行政手段改股权结构的做法,让全球的资本都得琢磨:这地方的“制度风险”是不是变高了,得多留个心眼。   而且安世在第三代半导体上已经搞出了技术突破——上海实验室能量产650V的氮化镓器件,效率比以前高20%;汉堡工厂的SiC中试线也快投产了,这些本来能吸引更多投资的好消息,现在因为控制权的纠纷,全停在那儿动不了了。   荷兰还是牵头搞欧洲“半导体联盟”的国家,一边喊着要维护产业稳定,一边又用不合法的手段拆供应链的台,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让国际上的人都看明白了:它这是在投机。   中荷经贸的大关系,也因为这事添了堵。半导体贸易本来是两国合作的重要支柱,安世中国发展得好,既帮荷兰卖了技术,也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   现在这争议不光把安世拖得动弹不得——中国工厂发不了货,欧洲那边的管理层也没法正常干活,连投资计划都冻住了,还让欧洲制造业掉进了两难的坑:既得靠美国点头,又得盼着中国手下留情,才能让供应链接着转。   中方在谈判里提了好几次合理要求,也表现得够有耐心了,但荷兰一直消极应付,把两国这么多年攒下的信任都快耗光了,要是荷兰还这么跟趋势对着干,最后中荷、中欧都得吃亏,没有赢家。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