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匈牙利总理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社交媒体宣布,匈方现在和未来都“不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并还特意强调——扩员需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他不会松口 。 乌克兰刚迎来利好,11月4日欧盟发布报告,确认乌满足部分谈判启动条件,泽连斯基称这是“有力肯定”。但欧尔班的表态,给谈判推进蒙上了阴影。 欧尔班提到,匈接收过1400万乌难民、2024年是乌最大境外电力供应商,还提供2亿欧元援助。但联合国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乌难民约690万,1400万更可能是过境人次 。 这背后藏着匈与欧盟的资金纠葛,欧盟曾因法治问题扣留匈180亿欧元资金,近期5.45亿欧元仅解冻1.635亿,且附带条件。欧尔班显然将否决权视作沟通筹码。 他提及的反对理由也较为具体:担心接纳交战国引火烧身,不满援乌分流欧盟资金,还强调乌未充分保障匈裔权益 。7月匈制裁乌军高官,便与匈裔青年征兵死亡事件有关。 欧盟报告曾提及,乌入盟谈判或2028年底完成。可如今连启动都卡壳,这一时间表的实现显然面临不小挑战。26国虽表支持,却绕不开匈的反对票。 这样的博弈并非首次,2024年2月欧盟500亿欧元援乌计划,欧尔班先否决,经过多轮协商后才达成共识。此次卡入盟,算是熟悉的博弈方式。 欧盟“一致同意”原则的局限性也随之显现。本为凝聚共识设计,如今却让个别国家能阻碍整体议程。26国的支持,在一票否决前显得无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匈大选背景,2026年大选临近,反对党支持率已紧追,欧尔班或想借对外立场巩固国内支持 。这一算盘,不少欧洲舆论都看在眼里。 欧盟一边喊着“支持乌入盟”,一边摆不平内部分歧。所谓“战略优先”的承诺,在内部博弈面前难免打折扣,说服力也随之减弱。 乌克兰的入盟梦,成了欧盟内部协调的试金石。泽连斯基期待的安全保障,在现实的政治博弈面前,显然面临不小阻力。 这场分歧也戳破了欧盟“无缝团结”的想象:所谓“一体化”本是利益与共识的结合体,一旦出现分歧,推进便会受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晒图笔记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