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乌军士兵坚守俄乌接触线“零号阵地”165天,泽连斯基亲授勋章。 哈尔科夫方向,在战火最激烈的“零号阵地”,两名乌克兰士兵用165天的坚守,被战友称为“活着的传奇”。 他们是第115独立领土防卫旅第138营的奥列克桑德·蒂沙耶夫和奥列克桑德·阿利克谢延科。从2024年4月到9月,这片被炮火反复犁过的狭窄战壕里,他们两个从未轮换、从未后撤,成为乌军前线最坚硬的钉子。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数无人机。”蒂沙耶夫回忆说。他们的阵地是一条不足200米长的战壕,距离俄军前沿不到300米。白天,俄军“柳叶刀”自杀无人机像蝗虫一样掠过;夜晚,152毫米炮弹在头顶尖啸,弹片如暴雨砸进掩体。 但在这165天里,两名士兵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 挖掘与加固:利用炮击间隙,他们用工兵铲和炸药开凿了超过150米长的交通壕,修建了3个隐蔽火力点和1个地下观察所。蒂沙耶夫凭借战前建筑工人的经验,用废旧钢轨和沙袋设计了“反破片掩体”,经受住了多次炮火直击。 工程屏障:在距离俄军阵地仅250米处,他们冒着狙击火力布设了反坦克地雷带和“龙牙”障碍,成功阻挡俄军两次装甲渗透。 情报生命线:阿利克谢延科每天用便携观察镜和营队配发的微型无人机,记录俄军换防、补给路线和火炮阵地坐标。这些情报直接引导乌军炮兵实施精准反击,摧毁俄军1门2S1自行火炮和2辆卡车。 蒂沙耶夫负责工程与防御,阿利克谢延科专注侦察与火力引导。一次俄军夜间突袭中,阿利克谢延科在观察镜中发现敌方5人侦察组潜入雷区,他用步话机低声引导蒂沙耶夫引爆预设炸药,瞬间终结威胁。 “他喊‘起爆!’,我按下电门,爆炸声和惨叫声混在一起。”蒂沙耶夫说,“那一刻我们知道,阵地还在。” 第87天,阿利克谢延科被弹片击中左臂,血流如注。医疗兵赶到时,他只说了一句:“包扎一下,我还要观察明天的换防。”蒂沙耶夫则在第112天被冲击波震伤内耳,短暂失聪,但他用手势继续指挥挖掘工作。 “轮换?没这个概念。”营长后来透露,“他们说只要还有一口气,阵地就不能丢。” 2025年10月15日,泽连斯基亲自为两人颁发“勇敢勋章”。国防部同时授予“国防卫士”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上,泽连斯基对蒂沙耶夫说:“你们守住的不仅是阵地,还有乌克兰的尊严。” 目前,两名士兵正在后方康复,但已提交申请重返前线。阿利克谢延科对记者说:“165天只是开始。等我们回去,阵地还认得我们。” 第138营的战友们为他们留着战壕里的两个位置,上面插着两面小旗——一面写着“蒂沙耶夫”,一面写着“阿利克谢延科”。那是乌克兰前线令人瞩目的“空位”,也是对坚守者的礼赞。 他们的事迹在乌克兰社交媒体刷屏,有网友评价说:“165天,换来的是乌克兰国家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