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中国的革命首先是孙中山先倡议和开拓的。毛泽东只是继承和发展了孙先生的革命

洒脱风筝 2025-11-05 21:05:11

何祚庥:中国的革命首先是孙中山先倡议和开拓的。毛泽东只是继承和发展了孙先生的革命思想。 说出这话的何祚庥,可不是普通的评论者。这位97岁的中科院院士,骨子里藏着两代革命者的印记——年轻时是清华园的地下党员,曾在北平解放前夕冒着风险办壁报传播进步思想,后来又投身“两弹一星”理论研究,亲历过中国革命与建设最激荡的岁月。他敢说真话的性格贯穿一生,从批判伪科学到点评社会议题,从不避讳争议,但这次关于革命思想的论断,却明显少了些历史的纵深。 何祚庥对孙中山的推崇并非没有依据。作为“振兴中华”的首倡者,孙中山确实劈开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先河。早年以“驱逐鞑虏”为旗推翻封建帝制,后来又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构三民主义,加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明确将反帝反军阀写进纲领 。他甚至直言“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想通过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化解社会矛盾,这份对中国出路的探索,确实为后来的革命埋下了种子。 但把毛泽东的贡献仅归结为“继承和发展”,显然简化了历史的本质。何祚庥该记得,他当年在清华听过张奚若的演讲——这位亲历辛亥革命的学者直言“现在的革命比辛亥革命伟大得多”。伟大在哪?孙中山的革命终究没能跳出资产阶级民主的框架,他设想靠国际资本实现实业计划,结果在列强环伺的半殖民地中国根本行不通;他提出“耕者有其田”,却始终没能真正发动农民,革命果实最终被军阀窃取 。 毛泽东恰恰解决了这些致命问题。他没有停留在三民主义的框架里,而是用马克思主义剖析中国国情,提出了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孙中山没能发动的农民,被毛泽东变成了革命的主力军,“耕者有其田”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土地革命;孙中山想摆脱列强却处处受制,毛泽东则直接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带领中国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就连毛泽东自己都说,共产党人是“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这其中的“发展”,早已是质的飞跃。 更值得琢磨的是,何祚庥作为当年的地下党员,亲历过北平解放前后的对比——国民党接收大员“五子登科”的腐败,与解放军进城时秋毫无犯的纪律,两种革命的成色一目了然。这种差异背后,正是思想的差异:孙中山的革命没能建立起真正代表人民的政权,而毛泽东则用“人民民主专政”回答了“革命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这哪里只是“继承”能解释的? 难道毛泽东思想真的只是对孙中山思想的延伸?看看实践结果就清楚了。孙中山奋斗一生没能实现的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孙中山构想的民生蓝图,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逐步落地。何祚庥的论断忽略了一个关键:革命思想的价值,终究要靠实践成果检验。 何祚庥的争议性从不在于敢说话,而在于是否守住了历史的尺度。承认孙中山的开拓之功,与认清毛泽东的超越之绩,本不矛盾。中国的革命从不是单线传承,而是一代革命者踩着前人的肩膀,不断突破局限的过程——孙中山打开了闸门,毛泽东则引来了真正能滋养中国的江河。 这种突破,才是中国革命最宝贵的特质。不夸大前人的局限,不低估后人的创造,才是对历史最真诚的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洒脱风筝

洒脱风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