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假期调休胡锡进说“要随大流”,网友却说“放得起就放,放不起就别放” 我查了一下,头条ai给出中国的假期调休制度始于2008年,当年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并通过调休形成三天小长假。 但也有资料说是1999就有了,更多的说是在2006年,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的课题研究提交了一个建议:“强烈建议取消五一七天长假,理由是假期太长了导致交通拥堵,景区到处都是人体验也很差,最重要的事假期太长了影响国家生产,不如取消了。” 说实话,我发现没有长假是电视上突然没有“五一七天乐”和“国庆七天乐”的,当时即使没有出去玩守着电视机看“毕福剑主持的节目也能感受到假期的快乐。 如今那么多年过去了,几乎每次放假调休和调课都引起一波争议,因为调休后。假期有了,工作时间和上课时间也跟着长了。就连我上小学的儿子都经常反应不过来周末经常要补课而吐槽:“这不是等于没放假吗?” 算算账,不管调休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正十几年都过去了,至于蔡教授担心的交通拥堵和景区体验差的问题,从这十多年的情况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该堵的还是堵成长龙,景区该是人满为患的也是一如既往。唯一感觉到有解善的就是,匆匆的来忙忙的回,时间都在路上了,回来一回味:“嗯,这个假期又玩了个寂寞,还得打起精神面对六天的工作。” 说实话,对于以调休这种方式来填充假期表面上的长假,我是抱着尴尬的态度面对的。 老胡说随大流,我就不知道随的是哪种大流,如果问网友,网友回答的“放得起就放,放不起就别放”算不算大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