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11月4日,吉林延吉,一女子跟着家人坐热气球上天,把松树上的

怪兽瞎蹦跶了 2025-11-06 13:40:48

“这简直是捡钱啊!”11月4日,吉林延吉,一女子跟着家人坐热气球上天,把松树上的松塔打掉,一天下来能打掉5000斤,收入高达几万元,而每年他们一般只工作1个月左右时间,网友:这才是真正的一个月赚一年啊! 11 月的延吉,山里早就结了薄霜,姑娘叫小朴,跟着父母做打松塔的活计已经三年了,她说,每年 9 月初到 10 月,是家里最忙也最 “悬” 的日子,忙的是要赶在松塔熟透掉落前收完,悬的是这活计全程在高空,半点不敢马虎。 “每天凌晨 4 点就得起来,天还黑着呢,山里的风跟刀子似的。” 小朴说他们的团队有 8 个人,都是同村或邻村的乡亲,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给热气球充气。 巨大的球囊在晨雾里慢慢鼓起来,丙烷燃烧器 “呼呼” 喷着火焰,把冷空气加热成热流,带着吊篮缓缓离开地面,小朴坐在吊篮里,手里攥着根 3 米长的铝合金杆,杆头焊着个小铁钩,这就是打松塔的 “家伙什”。 松树都长在山坡上,最高的能有 20 多米,人站在地上根本够不着顶梢的松塔,热气球刚好能升到与树梢平齐的高度,小朴得探着身子,把铁钩勾住松塔的枝桠,轻轻一拧再一拽,松塔就 “噗通” 一声掉进树下铺好的网里。 可这动作看着简单,做起来却难:热气球会随着风轻轻晃,她得盯着松塔调整姿势,钩子勾不准就会打滑,力气用大了又怕把树枝掰断,影响来年结果。 “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眼睛也花。” 小朴说,从凌晨 5 点开始作业,到下午 5 点收工,除了中午吃饭的半小时,几乎全程都在吊篮里,山里的风说变就变,有时候突然刮阵小风,热气球会猛地晃一下,她就得赶紧抓住吊篮的栏杆,心跟着提起来,要是风再大些,就得赶紧降落,不然很容易撞到树干。 有一次她正勾着个大松塔,突然来了阵侧风,热气球往树那边飘了半米,杆头差点蹭到树干,吓得她手心全是汗。 树下的乡亲也没闲着,得把铺网的范围挪来挪去,松塔掉下来要及时归拢,免得滚进草丛里,中午吃饭就在山坡上,捧着保温桶里的米饭和咸菜,风一吹饭里都能掺进沙粒。 小朴说她妈每天都会给她塞个暖手宝,可在高空待久了,手还是会冻得发紫,“有时候勾松塔,手指都不太灵活,得哈口气搓搓再接着干”。 网友们算过账,一天收 5000 斤松塔,团队收入 4 万,一个月就是 120 万,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可小朴却算了另一笔账:“这 4 万是 8 个人分,除去热气球的燃料费、网子的损耗费,每个人到手也就三四千,而且一年就干这一个月,其他时候还得找别的活计,总不能靠这一个月的钱过一 整年吧?” 更别说这活计的 “高危”,小朴的父亲老朴,做这行快二十年了,他说自己见过最险的一次,是邻村的伙计在热气球上打松塔,突然遇到强气流,吊篮晃得厉害,伙计手里的杆没抓稳,掉下去砸在了网边上,“要是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次老朴自己的热气球因为燃料没算准,在半空差点没力气,最后勉强降落在山坡上,篮子磕破了个角,他的腿也擦破了皮。 “别人说这是‘天上的活’,可我们知道,这是‘踩着风险的活’。” 老朴说每次升空前列队检查,他都会反复叮嘱大家:“钩松塔别贪多,风大了就喊停,安全比啥都重要。” 他们的吊篮里,永远放着两个灭火器和一根备用的安全绳,就是怕出意外。 其实松塔的用处远不止剥松子,小朴说收回来的松塔,除了挑出饱满的剥仁做零食、榨松子油,剩下的外壳还能做手工艺品,有人会把松塔染成彩色,串成风铃,还有的会打碎了用来制造活性炭,“一点都不浪费”,可这些价值的背后,是他们在寒风里的坚守,是高空里的小心翼翼,是胳膊上练出来的肌肉酸痛。 网友们羡慕 “一个月赚一年的钱”,可很少有人想过,这一个月里他们每天只睡 5 个小时,吃在山里冻在高空,手里的杆磨出了茧子,眼睛盯松塔盯到发酸,就像冬天里的冰雕师,看似短时间能赚不少,可背后是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里创作,手冻得开裂也得坚持,没有哪份高薪,是真的 “捡来的”。 小朴说每年收完松塔,她都会跟父母去镇上吃顿热乎的烤肉,看着父母脸上的倦意,她心里又酸又暖:“钱是赚了些,可更盼着明年风小些,爸妈的腰能少疼点。” 她手机里存着去年收松塔的视频,晨雾里的热气球,像个彩色的灯笼挂在松树林上空,松塔掉在网里的 “噗通” 声,混着乡亲们的笑声,成了她最难忘的画面。 (信息来源:《女子凌晨4点坐热气球飞到空中打松塔,日打5000斤:属于高危职业,感谢大山》大象新闻)

0 阅读:30

评论列表

华华

华华

1
2025-11-06 14:10

可以用打农药的无人机吊篮

怪兽瞎蹦跶了

怪兽瞎蹦跶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