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高市早苗拒绝特朗普了! 当地时间10月28日,高市早苗在东京赤坂的迎宾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谈。 据报道,日本政府官员29日说,高市早苗在与特朗普会谈中表示,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难度很大。她请求美国理解日本的能源需求。(央视新闻) 这并非推诿,而是实情。俄罗斯天然气虽只占日本进口总量的不到十分之一,但这一成的分量,远非数字可以衡量。它支撑着北海道冬季的供暖系统,维系着关西工业区的生产线运转。一旦骤然中断,不只是电价飙升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运行节奏的紊乱。 真正让日本束手无策的,是“萨哈林2号”项目。三井物产与三菱商事早在二十年前就深度入股,投入的资金以数十亿美元计。如今若因政治压力强行退出,不仅前期投资血本无归,未来几十年的稳定供气也将化为泡影。更现实的是,谁来填补这个缺口?美国虽愿多卖,但跨太平洋运输成本高昂,基础设施也需时间扩建。 高市早苗在会谈中坦言,若日本退出,最大受益者将是中俄。这番话看似刺耳,实则道出国际能源市场的残酷逻辑。资源不会因禁令消失,只会重新分配。日本退场,意味着中国将获得更稳定、更便宜的供给渠道,而这正是华盛顿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特朗普政府对俄能源实施严厉制裁,意在削弱其财政命脉。但日本的处境不同。它的能源自给率极低,几乎全靠进口维系。切断俄气,等于自断动脉。经产省测算,若完全依赖替代来源,民用电价可能上涨三成以上,企业成本也将大幅攀升,经济复苏将面临严峻挑战。 这次会面,表面是礼节性交流,实则是利益的碰撞。高市早苗送出高尔夫球杆,特朗普回以客套称赞,称她“有潜力成为出色的领导人”。可这些外交辞令,掩盖不了背后的战略分歧。日本需要安全同盟,但也需要灯火不灭。 东京并非没有动作。近年来,日本正逐步增加从美国进口的LNG份额,并寻求与中东、东南亚的新合作。但能源结构的转型,如同巨轮掉头,需要时间与巨额投入。2033年是“萨哈林2号”合约的终点,日本希望在此之前找到稳妥的退出路径,而非仓促割肉。 这场对话也揭示了一个现实:在国际关系中,盟友之间同样存在深刻的利害博弈。再紧密的同盟,也抵不过生存需求的优先级。高市早苗敢于在特朗普面前说“不”,不仅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更是日本在多极世界中寻求自主空间的试探。 能源从来不只是经济问题,它是地缘政治的支点,是国家命脉的根基。当理想主义的外交口号遭遇现实主义的生存逻辑,妥协与权衡就成了必然。日本的选择,或许不完美,但却是最贴近现实的生存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