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根据韩国媒体透露的消息,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基本确定将于2026年的4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那么如何看待李在明这次潜在的对华访问?以及又为何选在4月呢? 李在明可不是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从城南市长做到京畿道知事,一步步拼到总统位置。 当年他在城南市把濒临破产的财政盘活,还推了免费校服、产后护理院这些民生政策,后来在京畿道又搞无偿教育经费,实打实帮普通民众解决问题。 他一直说要搞“实用主义政治”,外交上也一样,讲究国家利益优先,不是跟着意识形态走。 之前2025年11月刚去过韩国,两国元首确认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在李在明回访,本来就是外交上的常情。 而且他早就透露出访华意愿,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说,希望和中方一起搞能让民众切身感受到的合作,还提到中韩供应链互补,得一起维护稳定。 要知道中国连续21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都3280多亿美元了,这种紧密关系确实需要高层常碰头。 为啥偏偏选在4月?这里面有不少实在的考量。 这么说吧,2026年中国要接棒办APEC会议,韩国之前刚当过东道主,李在明早说了会帮中方筹备,4月来访正好能当面对接细节,把他们之前推的AI合作、应对人口变化这些议题衔接上。 再者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正在加速,4月刚好是个关键节点,双方能趁这机会敲定更多经贸细节。 韩国外长也有4月访华的先例,这个时间点气候适宜,也避开了年底的各种国际会议密集期,能安安稳稳谈正事。 李在明一直主张“均衡外交”,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他之前就批评过追加部署“萨德”,说韩国承受不起疏远中国的代价。 这次访华,估计会重点聊半导体、绿色产业这些新的合作点,毕竟两国产业链早绑在一起了。 加上他当地方官时就多次访华,对中国情况熟,谈起来也更容易接地气。 说到底,这趟访问既是对中方访韩的回应,也是为了把中韩合作的盘子做大。 4月的时间选择,既有外交礼节上的考量,更藏着经贸和地区合作的实际需求。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