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06 18:58:47

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这两天,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同步启动,场面那叫一个隆重。 尤其是香港站,火炬手途经中环、铜锣湾、尖沙咀等地标,50个棒位一棒接一棒,传递的可不只是火焰,更是一份湾区一体化的信心和认同。 但香港传统四大家族,恒基、太古、郭氏、李嘉诚。前面三家纷纷亮相,李家诚、郑家驹、郭氏代表纷纷上场;澳门何家何超琼、何超凤姐妹花联袂登场。 偏偏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一个都没来。 要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泽钜可是亲自担任火炬手,如今湾区这么大的场子,他和弟弟李泽楷双双缺席,多少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不少人心里其实都明白,这不只是“人没来”,更像是“心不在”。 李家这几年,早就不是那个扎根本地、深耕香港的李家了。自从李嘉诚退休、李泽钜接班后,长和系的动作基本一个思路:卖卖卖。在内地和香港的核心资产,几乎能剥离的都剥离了。 上海世纪汇广场,卖了;广州西城都荟,卖了;香港中环中心部分股权,也卖了。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实实在在的大撤退。 那些资金去了哪儿?答案是:欧洲。 英国国家电网部分股权荷兰最大天然气供应商,爱尔兰的通讯公司、伦敦的地标物业全成了李家的海外资产拼图。 到2024年,长和系的海外业务占比高达83%,香港本地业务不到16%。 所以这次火炬传递上没见李家人,真不能完全说是“没时间”。更像是他们早就跟湾区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弱。 而对比之下,那些留下来的家族,做的可不是简单的“站个台”,而是实打实地把自己绑在了湾区这辆快车上。 霍家,霍震霆那边多年来深耕体育,推香港足球联赛对接湾区青训体系,还参与了广州花都体育公园的建设。 体育是软实力,也是信任感的体现,霍家一直在“体育+湾区”这条线上下注。 太古郑家也没闲着。郑志刚把“太古里”模式从北京、成都复制到深圳前海、佛山、东莞,商业文化一体推进。 2024年,这块业务为太古地产带来了18%的营收增长,说明他们不仅看准了方向,也做出了成绩。 澳门何家更是下了重注。何超琼、何超凤姐妹在横琴砸下200亿,搞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还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直接贴合国家战略。 恒基李家诚参与香港公屋计划,新鸿基联合深圳国企开发“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些都不是短线投机,而是典型的“绑定式发展”。 他们的行动说明,他们不只是来赚钱的,更是来扎根的。火炬手的身份,说白了,是一种态度:我在这儿,我和湾区是一家人。 而李家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套利者”的思路。他们信奉的是资本全球配置、风险规避、收益最大化。 但这个逻辑,在今天的世界里,越来越吃力了。看看他们在欧洲的投资现状,就知道问题在哪儿。 英国那边,对关键基础设施外资股东的审查越来越严,李家的英国电网股权正面临减持压力;荷兰那边,能源价格波动让他们的天然气公司利润率从2021年的15%掉到2024年的7%;欧洲整体局势也不稳,通胀、政策收紧、民粹抬头,对外资并不友好。 而湾区这边2024年跨境贸易额干到了12万亿元,深中通道通车后,通勤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深圳前海的科创企业融资额增长了42%。 更关键的是,香港近年的政策导向也发生了转变,商业环境开始强调“本土贡献”和“社会责任”。 传统靠地产、靠套利的逻辑,正在被一种“共建共享”的新理念所替代。 其他家族迅速适应,而李家则显得有些沉默。他们的欧洲战略,曾经以“稳定、低风险”自居,如今却面临盈利缩水、监管卡脖子的双重压力。而湾区这边的高速列车,他们却早早下了车。 李家这次的“静默”,其实是一种战略选择的延续。他们的资本早已流向遥远的欧洲,但湾区的机会和热度,正是一触即发。 李家这次选择不出现,或许是他们战略逻辑的延续。但未来是否会为这份“缺席”买单,还得看时间怎么回答。

0 阅读:290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