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幌子,落户才是真”——最近深圳掀起的一场清查行动,撕开了部分外籍留学生“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06 22:15:11

“留学是幌子,落户才是真”——最近深圳掀起的一场清查行动,撕开了部分外籍留学生“曲线移民”的遮羞布。37家被立案查处的小公司,清一色走的是“留学生家属探亲+空壳公司挂靠”的套路,把“人才引进”政策玩成了无本万利的签证游戏,也让网友直呼“这操作也太钻空子了”!   按理说,中国敞开大门欢迎外国人才,留学生毕业后想留下来发展,完全有正规渠道。 深圳搞的“孔雀计划”可不是摆样子的,从2011年起每年就砸3到5个亿,专门用来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真有本事的外籍专家只要能通过评审,不仅能拿到创业资助、场租补贴,连居留许可办理都有绿色通道,住房、子女教育这些实际问题全给兜底。 就按政策标准,A类人才60岁以下、B类55岁以下,只要签了一年以上聘用合同,流程顺得很,2024年深圳简化流程后,最快24分钟就能办完入户手续,5万人都享受到了这种便利,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可偏偏有人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钻犄角旮旯的空子,这次被查的37家小公司简直把“套路”玩出了流水线。 核心就是“留学生家属探亲+空壳公司挂靠”的组合拳:先让留学生家属用探亲签入境,这种签证本来是让家人团聚的,却被他们当成了“跳板”。 接着找家空壳公司挂靠,这些公司大多是像“网邦商务秘书”那样的托管企业,花一二百块钱就能挂个地址,连办公场地都没有,营业执照上写着“网上从事XX业务”,实际上就是个用来走流程的空架子。 然后伪造劳动合同、虚构工作经历,把探亲签顺理成章换成工作类居留许可,整个过程花不了几千块,却能拿到有效期好几年的居留证件,深圳去年11月公示的名单里就有三位印度籍人士,都是靠这种方式拿到居留许可,直到工作许可被注销才露馅。 这些钻空子的里,印度留学生占了不小比例,他们的操作甚至形成了“默契”:先在周边国家读个速成的留学项目,混个学历当“敲门砖”,然后以留学生家属身份申请探亲签,再通过空壳公司把身份“洗白”成“在职人才”。 而且按“孔雀计划”要求,引进人才得有真才实学,要么有创新创业成果,要么有国际奖项,可这些钻空子的连正经工作都没有,挂靠的公司连纳税记录都查不到,却能拿着和正经人才同等待遇的居留许可。 这种操作可不是小事,往小了说是占政策便宜,往大了说是直接挤占真人才的资源。 深圳每年引进的海外人才就那么多配额,财政补贴也是真金白银,要是都被这些“假人才”占了,那些真正有技术、能为产业升级做贡献的专家反而可能被挡在门外。 浙江宁波之前就出过类似的事,有人伪造海外工程师劳动关系骗补贴,一下就薅走几百万,最后检察院追回800多万才刹住车,深圳这37家公司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这样的“套利者”。 而且要命的是这种行为会搞坏风气,要是让别人觉得“靠钻空子比靠本事管用”,谁还愿意踏踏实实搞研发、做实业? 好在这次清查算是下了狠手,不只是查了37家空壳公司,更顺着线索摸到了背后的利益链条。 现在深圳已经开始补漏洞了,之前取消人才引进单位立户登记环节是为了方便真人才,现在又加了“回头看”,对挂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申请人的出入境记录和工作真实性进行交叉核查,就像宁波用数据模型排查“入境不足6个月却领补贴”的线索一样,深圳也在靠大数据堵窟窿。 那些被查的公司不仅被吊销执照,相关人员的居留许可也被宣布作废,去年公示的10名未申报居留变更的外国人里,就有不少是被查出挂靠问题的。 说到底,深圳欢迎的是能扛事、有真本事的人才,不是来“搭便车”的套利者。 “孔雀计划”的钱要花在刀刃上,居留许可的名额要留给真正想干事的人,这次清查就是给所有人提个醒:政策的口子是给人才开的,不是给投机者钻的。 随着审核越来越严,那些想靠“留学幌子”走捷径的人该醒醒了,毕竟城市要的是能共建发展的“合伙人”,不是只想薅羊毛的“过客”,真有本事不用走歪路,没本事走歪路也迟早会栽跟头。

0 阅读:47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