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开放话,语气里带着十七世纪那种“海上强盗”的自信。别只看口气,事实是硬扯不动现代供应链的。 最尴尬的当属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这家企业生产的 EUV 光刻机,是全球高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却高度依赖中国稀土。 机器里的磁悬浮工作台,必须用掺了镝和铽的永磁体,才能把晶圆定位精度控制在 2 纳米以内,而全球 90% 的高纯度镝、铽提纯技术都攥在中国手里。 更要命的是库存数据。中国 10 月实施稀土管制新规后,只要产品含 0.1% 以上中国稀土成分就需申请许可,这直接卡住了阿斯麦的供应链。 目前企业库存的稀土磁体只够维持 8 周生产,一旦后续供应跟不上,生产线就得面临停工风险,全球高端芯片产能都会受波及。 荷兰所谓的必要手段,在产业链现实面前显得格外无力。 想找替代供应? 重稀土资源本身就稀缺,已知的高品位矿床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和缅甸北部,其他地区的矿床要么规模小,要么提炼难度大。就算找到矿,从发现到投产至少要 8 到 10 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精炼环节更是难啃的骨头。 稀土元素化学性质太接近,分离提纯技术壁垒极高,全球主流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里,西方相关领域还存在人才断层。 澳大利亚有家企业去年动工建精炼厂,要到 2027 年才能投产,产能爬坡还得再等两年,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回收和材料替代的路子也走不通。 现在回收的稀土只占全球供应的三分之一,而且劳动密集度高,得等到价格大幅上涨才可能扩大规模。 至于技术替代,就算用晶界扩散技术减少重稀土用量,最多也就能减七成,核心依赖还是绕不开,何况很多替代材料的供应链同样被中国掌控。 荷兰的强硬表态,更像是应对国内压力的姿态。 毕竟其高科技产业和国防领域,都离不开中国稀土。就拿半导体行业来说,欧洲所有航空航天和国防企业采购的芯片,86% 都和中国供应链有关,真要是稀土断供,受影响的是整个欧洲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上的深度绑定,早就不是秘密。 中国在稀土开采领域占全球 69% 份额,精炼环节更是高达 92%,永磁体制造领域占比 98%。 看似不起眼的小产业,却牵动着全球 1.5 万亿美元的相关市场,美国依赖稀土的行业产出就占其总产出的 2.8%,断供风险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现在再看荷兰记者会上的狠话,更像是没看清现实的虚张声势。 十七世纪的海上霸权靠船坚炮利,可现代产业链比拼的是全链条控制力。 谁掌握了核心材料和技术,谁就有话语权,光靠口气强硬根本扯不动已经深度绑定的全球供应链。 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从来不是谁的狠话更响,而是谁的产业链根基更稳。 荷兰要是真遇到稀土供应问题,最先着急的恐怕是本国的企业和欧洲盟友。市场规律和产业现实摆在那,不是几句强硬表态就能改变的。 你觉得荷兰所谓的必要手段能起效吗?
